第三百三十四章 物价涨,学堂难建(2)
作者:
余万篇 更新:2023-01-23 10:08 字数:2376
如何?
难不成,不够的还给人家退回去不成?
至于让秦王出钱补上,这事李承乾根本没想过。
实在不行,再跟父皇上个折子,找户部要钱!
李方晨听完后,脑袋嗡嗡作响,李承乾说的有点模糊,好半天才让他想清楚这其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太子哥,实话实说,我觉得,捐学是时候停下了。”
李承乾惊道:“二弟,难道你也没有办法?”
李方晨摇头道:“并非如此,起初这么做,还是因为朝堂每年税收并不算多,而兴学之事又不能耽搁,才出了此计。如今大唐发展甚好,每年修学建堂的花费并不算沉重,这捐钱建学之事,还是停下来由朝廷自己来做就好。”
李承乾迟疑道:“二弟,难不成,你打算今后全部让户部出资?”
李方晨点头,“本就该如此,此乃国学之所,若全成了旁人出钱所建,成何体统?”
“可若是今后还有人出钱呢?”
“收!但是不能按照之前的标准,每年派人将建学的花费做个统算,每处学堂捐多少,在哪盖都要提前选定好,有效期一年。”
“没懂”
“就是安排几个人,去把建一处学堂,该花多少钱的事,年初就算好。然后确立今年建学一处要捐多少,一年之内皆是如此。”
“那如果还出现这种事情怎么办?”
“由户部补贴,但是此事你最好跟父皇说清楚,不然是个大麻烦!”
“容我想想。”
“太子哥,兴学不能停,为了天下百姓,蒙学之所必须越多越好!”
“可这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有了旁人捐钱建学,户部又怎愿意再自行出钱?”
“必须要出,户部的钱本就取之于民,如今用之于民又有何不妥?再者说,你不会去找父皇?”
李承乾脑中昏沉,信息太多。
看二弟的意思,之前捐钱建学之事,差不多可以停下了。
到底是国学之所,不能让百姓只念着旁人的好,而不考虑大唐的声望吧?
想想那些个世家大族,如今在民间威望很是深厚。
不少人,李世民都不敢轻动。
建一处学堂,不过花千百贯,满朝文武,就连家中落魄的魏征都捐了两处。
用他们的话来说,福及子孙,行善积德,这些钱,花的心里痛快。
尤其是各位大儒,一个个更是捐出了近半的身家。
有那么一段时间,大唐的风气,就是攀比各家,看谁捐造的学堂更多。
李承乾甚至还设立了一个功劳碑,上面铭刻着十位捐学最多之人的名字,每年一换。
李世民也没有小气,称赞、请酒,更是在宫中设宴,让那些人虚荣心得到了全面的满足。
谁都不蠢,捐学不仅仅能得到民间百姓的称赞,更能让李世民重视,怎么看都不亏。
等到他们老了之后,也能在儿孙面前,耀武扬威指着远处喊道:“老子当年捐建了十处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