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到中流击水(一)(2)
作者:
鸣岐山 更新:2022-10-09 08:15 字数:3051
位叔伯、老大人们见礼。”
尽管对众兄弟们的嘲讽早有预料,可值此时分,胤祉还是不禁有些个心里发虚,不为别的,只因此番大功还真就是撞上的,他自己都从来没想到过功劳会如此轻易地到了手,更没想到康熙老爷子会将弘晴提到了朝堂上,这会儿面对着众兄弟们的围攻,三爷也就只能是尴尬地笑了笑,一转身将弘晴给推了出来。
得,又将咱给卖了,没法子喽,可怜咱的小膝盖!
这一见自家老爹如此没义气地将自个儿推出来当挡箭牌使,弘晴心里头当真是郁闷透了,可也没辙,也就只能是在心里头埋汰上几句,这么些礼数还真就少不得去行上个遍的,谁让他辈分低来着。
“侄儿给大伯请安了!”
“见过四叔!”
“见过熊老大人!”
……
有清一代最重礼数,身为晚辈,见着长辈,那礼数可是万万少不得的,若是一旦有失,被言官参上一本,那后果可不是好耍的,也正因为此,哪怕心中再郁闷,弘晴也只能是强打着精神,给一众极贵之辈尽皆见了礼,好在众人皆知弘晴圣眷正隆,倒也不敢小觑了去,加之众人的心思都着落在即将开始的早朝上,自是无人为难弘晴,尽皆笑脸客气了一番,便算是让弘晴顺利地过了关去,纵使如此,一圈礼数下来,可怜弘晴的膝盖还是难免遭麻木之劫难。
“上朝,上朝……”
没等弘晴从繁文缛节中喘过气来,午门里已然传出了一阵响似一阵的喊朝之声,正自在朝房里闲谈的诸般大臣全都闻风而动,各自起了身,飞快地整好了官袍,按品级高低,在午门外拍好了队伍,静静地等着宫门的大开,身为龙孙,弘晴有幸站在了队列的前端,只是并未与其父在一道,而是排在了阿哥队伍的最末一个,其前头站着的正是老十胤锇那庞大的身躯,生生将弘晴的视线全都给遮没了。
前世那会儿,弘晴总以为上朝该是在太和殿,也就是俗称的金銮殿,后世所有有关朝会的镜头大体上都在那儿,可实际上却浑然是以讹传讹,早朝的地儿压根儿就不在金銮殿,而是在乾清门,亦即前朝与后宫交接处的那个内宫门,这便是清制所谓的“御门听政”的由来——每当早朝时,在乾清门正中设御榻,榻后立屏扆即屏风和表案。黎明,皇帝升座后,来奏事的官员列队在门前广场等候,部院官按预先编好的次序,分部门顺序陆续登东阶向皇上汇报,由皇帝御批,唯有雨雪天,方会将早朝改在保和殿举行,至于金銮殿么,实际上极少动用,唯有大典之时方会启用,一年到头真用不上几次的。
“时辰已至,进!”
卯时正牌,午门上鼓乐齐鸣中,一名中气十足的中年宦官缓步行出了已然大开的午门,扯着嗓子一声大吼,早已排好了队的朝臣们立马闻声而动,鱼贯行进了午门,迈着小碎步,飞快地沿着宫道向乾清门赶去,一路上更有不少太监手持静鞭抽地,激起阵阵的爆鸣之声。
乾清门前的小广场说起来并不算小,足足有十数亩见方,奈何有上朝资格的文武多达三百余,再算上维持秩序的宦官、侍卫们,总人数已是过了六百,如此多人一汇集在门前,立马便将整个小广场挤得个满满当当的,可怜弘晴个子小,在人堆里一挤,顿时便不见了影子,左左右右看去,全都是屁股蹲儿,当真令弘晴很有些子哭笑不得的。
按朝规,在广场上只能静候,不得交谈,也不得乱动,甚至连咳嗽都不允许,有敢违者,自有御史台记着账,回头一本上去,处罚可是轻不了,很显然,这等静候着实是烦人得紧,最是考验人的耐心,旁人倒也就罢了,都是上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