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苦口婆心(2)
作者:
鸣岐山 更新:2022-10-09 08:24 字数:3123
��下三爷父子与四爷不曾发过言,甚至连老十六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都跟着嚷嚷了几句,当然了,也就是人云也云的废话罢了。
“老四,你来说说看。”
众人扯乎了一通之后,大殿里便即又安静了下来,眼瞅着三爷、四爷都没半点站将出来的意思,老爷子不得不开口点了名。
“回皇阿玛的话,儿臣以为诸位兄弟所言皆是有理,然,窃以为汉人之败当是政令不通,上下离心,彼此猜忌所致,此一条,从史可法守扬州之败便可见一斑,是时,史可法已是危在旦夕,而近在咫尺的黄镇却坐视不理,不以一兵一卒援之,反倒窃喜史可法之败,由是,汉人各部便是各自为战之局面,又岂能挡我八旗之勇悍。”
四爷不急着开口,其原因有二,一是心中无甚把握,二来么,也是想着好生揣摩一下圣意之所在,而今,诸位阿哥大体都已是发了言,四爷心中已然有了底气,此际回答起老爷子的问话来,自也就信心十足得很。
呵,好个四爷,当真奸诈似鬼,揣摩圣心的能耐还真不差,若非咱早有准备,此番指不定真要让其大出上一把风头了!
四爷这一番话说将下来,可谓是条理清晰得很,也基本上切中了圣心之所向,没见老爷子虽是不曾开口点评,可脸上的笑容显然比先前要和煦了几分,至于其它阿哥们么,这会儿望向四爷的眼神里已满是嫉妒之精光,便是三爷也有些个脸色微变,唯有弘晴却是平静依旧,只不过心里头却是暗自冷笑不已。
“老三,你的看法又是如何?”
老爷子虽是极为欣赏四爷的答案,但却并未加以置评,而是侧脸望向了三爷,微笑地发问道。
“皇阿玛明鉴,儿臣以为四弟之言较为全面,然,所言不过表象也,尚未及之根本,就我八旗之所以得天下者,窃以为根由当是有四:其一,前明之所以败亡,概因不修德政,横征暴敛,加之阉党横行,朝中党争惨烈,以致民不聊生,故会败于李自成之手;又,前民行卫所制,看似拥兵数百万,却全是虚额,体制败坏,急时无将可调,无兵可用,临时征召之民壮未经训练,战力全无,此军制不利也,焉能不败;再,李自成之败乃在于未得天下而先腐,将骄兵傲,大肆收刮民脂民膏,流寇习气不改,兵力虽多,却不过是乌合之众也,民心不在,何能存焉?其四,明唐王政令不行于下,诸将拥兵自重,实傀儡耳,其朝廷看似庞大,实则不过沙堡耳,水一冲,必垮无疑。由上可见,汉人之败并非败于战,而是败于自身之腐化也。”
三爷乃是有备而来,一番话说将下来,明显比四爷所言要更明晰了许多,也更合理了许多,这等述论一出,一众阿哥们的脸色当即便精彩了起来,兴奋者有之,嫉恨者也有之,可任是谁都无法从三爷的话里挑出甚瑕疵来。
“嗯,老三这话就说到了根子上了,历朝历代之所以会败,都非败于敌手,而是败于自身啊,这道理说将出来,尔等也都是懂的,可为何偏偏要彼此拆台,今儿个你踢我一脚,明儿个我还你一拳,而今更是连假调兵手谕都整了出来,下回是不是要真调兵彼此砍杀了?这不是自杀又是甚子?真要闹到我大清社稷就此垮台,尔等才甘心么?”
老爷子对于三爷的分析自是持着肯定的态度,可也没多加表扬,而是顺着三爷的结论便引申了开去,末了,更是痛心疾首地叹息着,一连串的问题抛将出来,直指众阿哥的本心,试图以此来劝说众阿哥们莫要再闹家务。
“皇阿玛教训得是,儿臣等自当牢记在心,永不敢或忘。”
四爷先前被三爷抢去了风头,心下里自是酸楚得紧,这会儿可就不想再让三爷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