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一年不见()
作者:天子      更新:2023-01-28 18:54      字数:2441
  又是一天日讲结束。

  朱四带着随从返回乾清宫,而众日讲官则要抓紧时间出宫,不能在宫里逗留太久。

  朱浩和杨慎都在当天日讲官名单中,各上去讲了一大通。

  朱浩讲的内容跟别人不同,但与以往又有所区别,朱浩这次日讲没有君臣一问一答环节,都是朱浩在讲,而朱四只管听。

  杨慎亲耳听过朱浩教授的内容,当即便打消了对朱浩的怀疑。

  朱浩所讲的确离经叛道,主张以末置财,以财笼络天下臣民,这种想法简直……是对文人的极大亵渎。

  朱浩却好像理所当然般,讲得头头是道。

  朱四听完后懒得理会,气冲冲拂袖而去。

  这在杨慎卡莱,朱四不屑于跟朱浩争论,或许已放弃要把朱浩拉到其阵营的打算。

  朱浩笑道:

  杨慎觉得这说法很新奇。

  还真是什么人讲什么话,你当官不是为国为民,居然只是为了混口饭吃?

  就算真是这样,你也收敛点,不要讲出来好不好?

  就好像你家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似的!

  杨慎苦笑着摇摇头:

  朱浩耸耸肩:

  杨慎的话,听来很讲义气,但朱浩听了却觉得很别扭,当即面带惊讶地问道:

  杨慎好似恍悟般,瞪大眼睛看着朱浩:

  杨慎嘴里的弟弟,自然是先前跟朱浩有过的杨惇。

  历史上,杨惇是嘉靖二年进士,而现在杨惇只是举人,作为亲哥哥的杨慎就能这么笃定其将来能在朝为官?

  不会这个进士名额早预定好了吧?

  现在杨廷和在朝只手遮天,连皇帝的面子都可以不给,自己的儿子适时参加科举,谁敢不放行?

  不过,会试好像是糊名的……

  朱浩懒得想如何操作才可让杨惇稳中进士,毕竟从内阁首辅到主考官,再到阅卷官全都是杨廷和的人,杨廷和真要帮儿子做个弊什么的,有何困难?

  杨惇在历史上也的确是在杨廷和权势达到巅峰时考中进士……若以为其是靠真本事上榜的,那算是巧合吧。

  懂得都懂。

  ……

  ……

  朱浩从皇宫出来,没有回翰林院。

  当天他的差事算是完成了,一个翰林修撰居然跑去做日讲官,既然他把别人的事给做了,那他自己的事自然也就……可以假手于人。

  眼下《武宗实录》正在慢慢编修中,历史上《武宗实录》于嘉靖四年六月成书,时间还早着呢,翰林院这么多人去整理

  一个时代发生的事,多是从史官的笔触中整理,本身有那么难吗?

  朱浩琢磨了一下,这事要是放给他一个人来做,赶工的话,别说四年,就连四个月都用不着。

  无非就是翰林院上下一起混日子。

  别人要三四年才能修成一本书,凭什么到我们这边就要三四个月完成?若是别人觉得我们修得太快,没事就跑来找错漏,那岂不是给自己惹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