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户部右侍郎是个烫手山芋(2)
作者:天子      更新:2023-01-28 18:58      字数:2762

  兵部很清楚,宣府其实之前是遭遇过战事的,只是战事刚起,唐寅这边就打了胜仗,鞑人

  还没正经攻打张家口等堡垒,就果断选择撤兵。

  现在皇帝非要这么问,说明皇帝想为唐寅彰显功劳。

  可这不符合正统文官体系的利益,说假话不行,那就装糊涂,不回答。

  朱四怒道:

  彭泽走列道:

  意思是,过去都过去了,就别提到底是被唐寅吓唬跑的,还是鞑人压根儿就只是骚扰,再或是主力就没来。

  咱说点别的。

  朱四心里那叫一个窝火。

  唐寅以一己之力……当然背后主要是朱浩出谋划策的功劳,改变了西北战略格局,让宣大接连半年多的危险局面得到根本性化解,就这样唐寅还得不到文官的承认?

  这群人有多恨朕?

  多恨朕身边的人?

  还说不是在针对朕?

  此时孙交走出来,意思是要发言。

  朱四道:「孙部堂,你对此有意见吗?「

  现在朱四也觉得,孙交逐渐往自己这边靠拢,已不算是中立派,可能都是他的人了。

  这会儿估计孙交也看不下去,要出来为唐寅说话?

  孙交举起笏板道:

  朱四本来还带着几分期待的脸色,瞬间僵在那儿。

  感情你孙老头出头不是为唐寅说话?

  只是提出找个人去打理府库?

  数百万钱?

  那就是数千两银子呗!

  倒是数十万石粮食缺口大了一点。

  明朝一石米,以大明的度量衡,大概是一百五十斤,相当于后世一百六七十斤的样子。

  以西北米价六七文一斤的价格,一石粮食一百五十斤就往一两银子走了,毕竟西北银价相对较低,一两银子且是上好成色的官银,往往也就能兑换八百多文制钱。

  主要是因为入秋之后鞑人一直在袭扰宣大地方,以至于地方秋粮都没收上来,现在鞑人撤兵了,若不赶紧补充的话,怕是接下来西北将士要挨饿受冻,过不好这个冬天了。

  朱四道:

  孙交道:

  户部右侍郎位置,一直都是个烫手山芋,从先前黄瓒任满调南京后,这职位谁都干不长久,就在于正德时期留下的烂账太多,谁都不想去打理,或者说普通人很难厘清。

  本来嘉靖初年户部右侍郎为郑文盛,郑文盛代替秦金为左侍郎后,这职位便空缺下来,远打算留给总督京储一直在户部添注的沈冬魁。

  户部左侍郎秦金则转为南京礼部尚书。

  现在沈冬魁专门去管理京师仓储,兼领,当然这个户部尚书是个虚职,并不是实职,而户部尚书部堂官依然是孙交。

  沈冬魁将要挂尚书衔,这右侍郎的职位没法接任,还是要找个趁手的人去管理宣府府库……

  虽然宣大在战略意义上不如三边,但一直都作为西北钱粮总库而存在,西北边军多数钱粮调运的都在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