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千年大计(求月票)(3)
作者:
天子 更新:2023-01-28 18:59 字数:2957
br />
第四步,才是架设更多的铁轨,最好能以火车连通京城到扬州。
以目前的技术手段,想在长江上架设桥梁,是不可能做到的。
眼下最大的难题,就是开山和架桥这两种,尤其是从西山到山西这一段,要翻越太行山,虽然可以从北麓绕,但开山的工程量仍旧很大,加上一路上有不少河流……
设计路线,需要朱浩亲自勘探。
不能以后世的铁路路线来进行衡量,因为后世那是经过几代人的路线改进,技术也成型,才能实现跨越,而朱浩则要以最简单的方法,以最小的工程量……哪怕进
行一些绕路和迂回,也要把铁轨一路铺设过去。
……
……
朱浩的时间,只有短短两个月。
本来觉得时间还挺充裕,毕竟他到西山主要是负责设计,顺带做一下监工。
谁知过了一个月,到了正月下旬,朱浩才发现,时间真的不够用。
最好能在西山停留个一年,再往西山和永平府两地来回跑个几趟,估计才能把一些设计最终落实……
就在朱浩对火车的事忙得焦头烂额时,蔡昂给朱浩带来了家乡的来信,其中有一封正是吴承恩写来的。
蔡昂笑呵呵坐在石台上,跟朱浩说着。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蔡昂看上去比之前精神不少。
读书人就是这样,缺乏锻炼,人看上去蛮正常的,身体却跟不上。
一旦放下书本,投入到生产和劳动中,就算时间不长,也能看到精气神方面的改变。
朱浩道:
蔡昂笑着把吴承恩的信递上。
朱浩算是第一次看到历史名家的笔迹,看上去,仅仅只能称得上不错,虽说吴承恩青年时期研习过书法,但朱浩毕竟平时见的是唐寅这种绝代名家。
再看吴承恩的……
难怪为何吴承恩只有一本书铭记史册,书法始终无法登堂入室。
蔡昂其实挺好奇。
一个吴承恩,朱浩连见都没见过,居然这么欣赏和器重?
还说要帮忙搞个监生。
可问题是……
监生是那么容易到手的吗?
你想帮吴承恩捐个监生?吴家到底有点家底……而你朱浩为何要牺牲钱财,去帮一个素不相识之人?
即便蔡昂不想怀疑朱浩的动机,也好奇朱浩为何要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