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我获得如此大的军功,是不是给赏个什么……您看弟弟家里……」
现在对张延龄来说,军功有了。
但身外之物,比如说钱财,好像少了点。
朝廷没说赏赐给他黄金万两,总觉得美中不足。
张太后没好气道:
张延龄急忙解释。
以往他不会解释。
伸手跟姐姐讨要,那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再说了,姐姐是太后,经历两代皇帝,乃风光无限、大明天下绝对的女主人,那必然富有四海,跟你要点东西怎么了?
但现在张延龄也学会要脸了。
张太后道:
张延龄撇撇嘴:
张太后没好气地道:
张延龄一脸认真问询。
张太后对弟弟简直是刮目相看,好奇地问道:
张延龄想了想,好像平时跟蒋轮,或是张永、唐寅那些人谈事情时,他们都这么说,自己不过是潜移默化,听了一耳朵回来,之前也没往心里去。
朝廷缺钱缺粮,那是秘密吗?
张太后道:
张延龄这会儿还真体现出孝顺的样子。
惹得张太后甚是高兴。
即便张太后手头的确不宽裕,还是让人拿了方木匣出来,里面有一些金银首饰,一并交给弟弟。
似乎就是奖励张延龄先前说的那番话。
……
……
皇宫内的开销,的确比正德时减少许多。
一来是杨廷和为首的文官,对皇宫体系的盘剥,让朱四时刻记住节俭这件事……再就是张太后不是朱四的生母,就算朱四手里有钱,也不会往这个曾经算计过兴王府,甚至暗地里要他命的人手里送钱。
朱四理直气壮。
朝廷没给钱,朕拿什么给你?
张太后从朱四登基后,家底也快散干净了,弟弟来盘剥一点,内外打赏也需要银子,有时添置新衣服,都要自掏腰包……也是没办法,谁让过继子那边日子也不好过呢?
在张太后的视角,皇宫现在过苦日子,是因为杨廷和对内府的严格把控。
张太后问过管事太监,账上的确没银子,皇帝那边小日子过得也不咋地,吃穿什么的都是能省则省。
对张太后这样一个只顾着小家生活的女人来说,就这还能对你杨廷和言听计从?
先前杨廷和几次想在西北军政,及皇帝日常勤勉克己等事上,希望张太后出手相助,张太后都置之不理,便有这方面的原因。
你不让我有好日子过,还想让我帮你做事,世间哪有这等好事?
反倒是过继子,把自己那不争气的二弟给培养,那哀家不支持过继子,要听你一个大臣的?
你杨廷和还真把自己当盘菜啊。
唐寅回京当侍郎这件事上,杨廷和同样找人告知张太后,让张太后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规劝皇帝儿子不要破坏朝廷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