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公开交易(2)
作者:天子      更新:2023-01-28 18:59      字数:2443
,一看这架势,也都不吭声,专心看戏了。

  朱四态度蛮横直接下旨。

  乔宇苦劝道:

  意思是,你就算是皇帝,也要听我们吏部的,我们吏部没报的事,你就不要瞎掺和了。

  朱四道:

  又发狠了。

  在文臣看来,小皇帝简直蛮不讲理。

  有很多人都把求助的目光转向杨廷和。

  但杨廷和一声不吭,别说他,连一旁其余四位阁臣也都是冷眼旁观,好像这件事跟内阁一点关系都没有似的。

  明摆着的事情,无论你文官觉得多对的事,陈九畴留在大同的确名不正言不顺,皇帝把一个卸职的宣大总督调回京城,这算是皇帝胡作非为吗?要是你们觉得唐寅不合适当宣大总督,当初在唐寅出任时,就该反对到底,而不是一边同意,一边却又要安一个陈九畴在大同,挟制唐寅。

  一个宣大,两个总制衙门,这不是胡闹是什么?

  ……

  ……

  这场朝议,最后闹了个不欢而散。

  众大臣出宫时,一个个表现得义愤填膺,嚷嚷着皇帝要祸害西北。

  可出宫路上,那些本来应该去请示杨廷和意见的人,诸如在朝堂上跟朱四激烈争锋的乔宇和林俊等人,此时全都沉默不言。

  没别的,便是因为他们也觉得,好像这次并不是皇帝胡搅蛮缠,反而是他们这些自诩正直的文臣,打着正义的旗号,要让皇帝在一个不能妥协的问题上妥协……宣大设俩总制衙门,这要是觉得自己理直气壮,那得多不要脸?

  朝堂上争的,嘴里说的,和现在心里想的,成了两回事。

  内阁值房。

  来到办公桌前的杨廷和,坐下来后,不出意外,蒋冕坐到了他对面。

  蒋冕提醒。

  杨廷和道:

  先前皇帝以锦衣卫拿了联名上奏的众多文士,可能是吃到甜头了,于是乎现在凡事谈不拢,直接威胁以锦衣卫去拿人,换作一般大臣,肯定会对此很担忧。

  诏狱是什么地方,谁都清楚。

  但杨廷和不怕。

  你小皇帝循规蹈矩,那才是让我杨某人担心的,不怕你玩硬的,就怕你玩阴的。

  以往我杨某人吃的全是阴亏,没有一件是你这个皇帝用蛮横手段所获得。

  你越蛮横,那你当政的合法性越会得到舆论的怀疑,大义问题上,我杨某人就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判你,文臣也会跟我同仇敌忾……是你让文臣感到害怕

  ,他们一旦怕了就需要找人来为他们撑腰,是你帮我把文臣重新拧成一股绳。

  ……

  ……

  就在杨廷和认为朱四已进退失据,只会拿诏狱吓唬人,这件事他已占据绝对主动时,当天下午,宣府的一份唐寅亲笔所写上奏,让杨廷和感到问题不简单。

  唐寅请辞。

  当刘春把奏疏交给杨廷和时,杨廷和也从刘春那儿仔细求证过后,才把唐寅的奏疏打开,果然是唐寅请求致仕的上奏……说是年老体迈,加上没有为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