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会试风波(2)
作者:
天子 更新:2023-01-28 18:59 字数:2402
��中和已致仕曾深受科举舞弊之害的唐寅?
可理想是美好的,现在却很残酷。
朝廷的辟谣发布后,非但没起到正面的效果,反而火上浇油,可说是瞬间就把京师士子的舆论给点燃了。
我们议论这次会试有猫腻,结果朝廷派人象征性查了查,就告诉我们没有此事?
搞啥呢?
先前还只是读书人间议论,现在发展为有人跑去文庙静坐哭诉。
在大明,哭庙是很有效果的聚众抗议行为,主要由江南士子发起,因为他们看到了皇帝对待普通读书人的优待,若真如林俊那般,严厉惩戒一些读书人的话,他们就不敢乱来了。
正是他们看到先前随便议论一下,就逼着朝廷自查,虽然效果不明显,但他们还是愿意更进一步。
闹一下,或许会是结果就能推翻,没中贡士的就有翻盘的机会。
不闹,那就只能等三年后再来,谁知那时会不会再整出什么幺蛾子来?
没有读书人愿意承认自己学问不行,尤其是参加会试的都是各省读书人中的翘楚,乃是从乡试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举人。
现在民间对于科举舞弊传得沸沸扬扬,他们便觉得自己受到打压,再加上这次内阁首辅那不学无术的儿子杨惇都考过了,一个个更觉得其中有隐情,只是朝廷不想对外公布罢了。
或许连皇帝都被姓杨的裹挟了呢?
……
……
杨府。
杨慎今日已正式晋升为侍讲。
他当上侍讲后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遭遇民间对于这次会试的怀疑,这股冒头甚至直接对准了翰林院,有不少读书人跑去翰林院门口闹事。
虽然抓了几个,但好像已控制不住局面。
杨慎感觉问题很严重。
所以他现在对父亲的建议,是赶紧拿人法办,如此才能及早平息事端。
杨廷和面色阴郁,摇头道:
杨慎诧异地问道:
杨廷和问了一句。
杨慎琢磨了一下,回道结果不尽如人意。「
杨廷和叹道:
杨慎心想,还能这样想?
就算你跟皇帝关系不睦,至少皇帝在此事上,一点都没有说要害你的意思,处处以你的意见为准。
杨廷和道:
杨慎眨了眨眼睛,疑惑地问道:
杨廷和摇头:
杨慎越发不解了。
之前朱鸣阳和唐寅做得还不够吗?
该查的不都查了?
这次事闹大了,不想着怎么抓人威慑那些读书人,居然还要自查,这不是如了那群读书人的心意?
杨慎的话问了一半,没再问下去。
杨廷和道:
杨慎急忙解释:
杨廷和有些心力交瘁。
他突然发现,只要他在朝中,总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