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高龙堡守卫战(二)(2)
作者:遥远之矢      更新:2022-10-11 11:20      字数:4610
前方所摆放的,是8门红夷大炮!

  叛军这次前来,真是下了血本,殊死一搏。

  红夷大炮,又名红衣大炮,为16世纪初从欧州传至明朝的一种前装滑膛加农炮。明朝程子颐曾对此炮有详细描述:“夫西洋红夷大炮者,乃香山澳西夷之所造也。其制巧妙,且铜铁极其煅炼,大小相称,厚薄得宜,鐀眼有方,无一不善,其制火药之法更极其工,而放炮之人皆惯习之士。其炮有三号:一号者长一丈,炮口稍昂,能至十六里;二号者长八尺,炮口稍昂,能至十二里;三号者长六尺,炮口稍昂,能至八里。此号可用之行阵,皆能一毙多命,贼闻无不胆寒,亘古以来未尝有此最上之器,有志疆场者宜熟筹之。”

  由上文献可见,红夷大炮按规格可粗分三种,按明朝一里为554米来计算,最大的红夷大炮能攻击到8公里外,最小的红夷大炮也能攻击到4公里外。事实上,经后代火器专家考证,这是夸大的说法。据反复考证明朝遗留的红夷大炮,史学界现在一般认为,明朝红夷大炮最大可到2.5公里。但实际可控的有效射程为1600米以内。

  这还是后来改进过的红夷大炮的攻击距离。早期的红夷大炮射程更要短些,诸如广东官员邓士亮从英国东印度公司那艘“独角兽”沉船上打捞上来的26门红夷大炮,后来其中12门被千里迢迢运到辽东,安放在宁远城头,最终把奴尔哈赤打成重伤。这种红夷大炮有效的射程仅为500米,最远只能打到1.5公里。

  红夷大炮造价极其昂贵,天启年间,徐光启曾向西洋人订购大批炮弹重10斤的红夷大炮,当时每门红夷大炮报价为一千两银子,其中有一门重达7000斤的铜芯红夷大炮,使用的炮弹重达23斤,定价更达6000两之巨!

  李啸心下隐痛阵阵,他粗看了下,李九成军队携带的8门红夷大炮,应该均是那种重在3000斤以上,长在3米左右,口径为110-130毫米的新式三千斤红夷大炮,这种红夷大炮在1.5公里外打到自已的城门毫无问题,并且因为使用了千里镜、矩度、铳规等测量计算工具,可以对射击对象进行精确定位,确保能打得又准又狠。李啸仰天暗叹,这让朝廷花费无数银钱,并请了葡萄牙了当教习而练成的新式火器部队,现在却成为了明朝自已挥之不去的巨大噩梦,无数忠勇的明朝官军,丧命在这朝廷花费无数银子与心血苦练而成的精锐叛军手中。明末气运之衰,足以让人扼腕叹息!

  现在,自已苦心经营的这只小小军队,在援军不至的情况下,真的能打败对方武装到牙齿的精况叛军吗?

  李啸其实没有必然把握。

  只是,李啸知道,行动大于思考,抱怨与后悔没有任何作用。李啸当机立断,命令火器部队紧急将北面城墙的火炮撤下,而原本驻守的北面城墙上的盾兵甲队与枪兵甲队,也全部撤到城墙之下。

  李啸这样的安排,实属无奈。现在的情况下,李九成的8门迎着北面城墙一字摆开的红夷大炮,可以轻易地攻击到城墙上,而自已上面原来布防的佛朗机等火炮,最多只能打到不到1000米的地方,而实际有效攻击距离,只有600米。

  也就是说,李九成能轻易打到自已,自已却不能回攻到他,这个犹如活沙袋般的窝囊处境,就是李啸要面对的让人切齿的现实。与其把战兵与火器摆在城墙上让李九成炸飞,不如提前撤下来保存实力。

  李啸心下暗下决心,以后回到马耆山,一定要重点研发火器,再不能如今日这般,只能龟缩城池,被动挨打。老子吃火器的亐,只能这一次了。

  人员与火炮撤完后,李啸安排全部流民与工匠,将堡内那些一直废弃的断壁残垣拆除,用所得的砖头木料,用堡中一直贮备积存的泥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