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政治切割(2)
作者:寒臻      更新:2022-10-16 22:13      字数:3283
京城和沪江。”

  “具体工作你们看着安排,我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这里没外人,李晓山终于问出了他最想知道的问题:“那招完之后呢,你是不是准备送他们去西德深造?”

  章程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不,去东德!”

  相比美国、西德、曰本和英国等发达国家,东徳实在不是个理想的留学去处,据说东德人民被苏联折腾得连饭都快吃不上,经济崩溃、工人失业,李晓山糊涂了,百思不得其解地问:“去东徳留什么学?”

  重活一次,钱就是一个或多或少的数字,实实在在干点事业,才是章程的梦想!

  然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个大而广的一类学科,尽管章程前世留过洋、获得过博士学位,但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他只是在自动化控制方面有一些建树。对其它领域、尤其电气装备生产制造方面并不精通。

  想成就这个他愿把第二个青春全部为之奉献的理想,就必须偷师学艺。

  电气装备制造业最为发达的当属美国、联邦德国和曰本。

  可是在向中国转让先进技术这一问题上,三个国家的政斧和企业早就达成了共识。在他们看来,中国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先进技术“攫取者”,而事实上中国希望拿市场换资金和技术的策略也并不成功。

  把公司注册在香港,把总部搬到香港,或许能一定程度上淡化国籍有可能带来的政治色彩,但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走出去,直捣那些电气行业国际巨头的老巢,像蚂蝗一样的死死盯住,吸取它们的营养,消化它们的技术,等将来发展壮大了或许才能有与之分庭对抗的资格。

  就目前而言,想打美国和曰本的主意无异于痴人说梦。

  唯一的希望是德国,因为谁也不会想到明煮德国过不了多久会成为历史,东徳和西德会再次成为一个完整的国家。

  柏林墙一倒,无数人失业,以西德为主导的德国新政斧肯定焦头烂额。

  猛然间背上那么大一包袱,只要能帮他们解决就业,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落地生根。合资也好、独资也罢,只要能在东门子的老巢站稳脚跟,就可以通过收购、购买专利、招聘高技术人才,尤其高素质工程师等一系列合理合法的手段享受德意志人民的成果。

  更重要的是西德人民对东徳兄弟很慷慨,慷慨到愿意拿坚挺的西德马克去等面值兑换不值钱的东德马克!虽然是每人只能兑换两千,超过部分将按照一比二或一比三来兑换,但只要手上有足够的东德马克,就可以让西德人民为nb电气组建nb电气(德国)有限公司买单。

  技术、人才、工艺、材料甚至资金……世界制造业最先进的大门即将敞开,章程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浑水摸鱼机会,但又不能明说,只好敷衍道:“虽然比不上美国和曰本,但东徳的工业还是比较发达的,至少比我们发达。尤其精密机械、测量仪器和光学仪器等方面在全世界都数得上号。另外让第二批同事去那里,一是签证比其他国家好办,二是费用少。”

  “有这个必要吗?”胡美琪也感觉不可思议。

  “当然有,”章程一脸认真地确认道:“我们不仅要派人过去留学,还要以香港nb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名义在东柏林和莱比锡设立办事处,不管有用没用,多多少少进口点东西,再想办法在越南设个代表处,采购些大米把对东德贸易先做起来。”

  去东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