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东德科学家(2)
作者:
寒臻 更新:2023-01-01 23:49 字数:3117
��见,显然是为了迎接远到而来的客人特意换上的,领带打得歪歪扭扭,一看就知道是个搞研究的老科学家,不是无孔不入的“斯塔西”间谍。
老头嘴里喋喋不休,动作却像孩子般地灵活,先是抢着提行李,现在又忙不迭地帮张婷秀拉车门,生怕给客人留下不礼貌的印象。
“博士,您是前辈,用不着对我们这么客气。”
“可你们是客人。”
坐上他的“红星”牌小汽车,章程从包里掏出两封信,一脸诚恳地说:“博士,这是郭先生和沈女士给您的亲笔信,并委托我邀请您去nb实验室共同展开对‘巨磁阻效应’的研究。”
小老头接过信,小心翼翼的往怀里一塞,不无遗憾地说:“我已经老了,这样的机会还是留给那些年轻人。章,请代为转达我对他们的谢意。”
七拐八拐,车拐进一个破旧的街区。
街道不宽,水泥路年久失修崎岖不平。没有大街上那些公共电车,小汽车也很少。布满落叶的街边草坪上摆放着供人休息的长椅,很多人坐在那里聊天,显得很安逸。一群老者在向车里呼喊着什么,像打招呼,又像不经意地拿外国人找找乐子。
车最终停在一栋别墅外,门口已经站满了人,他们看上去非常兴奋,不约而同地围上来帮着开车门提行李。
“先生们,我正式介绍一下,这位年轻工程师就是来自香港nb实验室的章程先生,这位美丽的东方小姐是章先生的监护人,也是香港nb电气公司代表。”
“章先生,欢迎您来柏林。”
“物理化学中心奥博曼,章先生,见到您很荣幸。”
人才交流计划是相互的,在东德科学院为nb实验室来德人员办理手续的同时,nb电气也要拿着东德人员名单向港英政斧提交申请。十六个人的姓名、姓别、年龄,连他们在哪个研究所从事哪方面的研究,章程都记得清清楚楚。尤其物理化学中心的奥博曼博士,印象极为深刻。
他们都是即将赴港的东德学者,章程不敢怠慢,连忙一一握手问好,并代表香港nb电气欢迎他们去nb实验室交流。
德国人是名副其实的“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民族。
没到中午就摆起接风宴,酸卷心菜上铺满各式香肠和火腿,还有一整只熟烂的猪后腿。章程和张婷秀实在是吃不下,只能端着杯子婉言谢绝。而食物也没有浪费,各色香肠、红肠转眼间一扫而空,那只猪后腿更是被奥博曼一个人面不改色地干掉了。
“斯塔西”无疑是华沙条约组织中最强大和最成功的秘密警察机构,不论是资金、人员和设备都是世界一流的。
风传东德1600万人口,“斯塔西”的工作人员就达9万多,也就是说每180个人中就有一人在这个机构工作。此外还有1000多名专职电话窃听人员,以及2000名私人邮件秘密检查人员,后者的职责是凡是来自国外或从国内发往国外的信件都必须拆开检查,被认为有问题的信件要复印存入档案。
“斯塔西”还有大量不在编的,分散在各地、各种机构、各种组织中的“眼线”。两者交织一起,形成了一张遍布全国的巨大特务网。
所以与西德人讲话百无禁忌、率姓而发相比,艹同一种语言的东德人却顾虑重重、缩头缩脑,宛如一只只被雨水淋湿了的鹌鹑。一边和你说话,一边却在骨碌碌地盯着半空中的一条条政治高压线。
言多必失,克林斯曼博士不想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