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基础研究实验室的新发现(4)
作者:寒臻      更新:2023-01-01 23:55      字数:5332
�的工程师、车间正副主管以及班组长对其进行一个评估。

  如果确认其在研发上有潜力。那他将作为工程师助理进入实验车间,再接受六个月的培训;如果其不具备这样的潜力,又非常敬业,那他将作为销售工程师助理接受接下来的培训;在管理上有潜力,则晋升为车间主管助理。”

  因才施用,许桑成暗赞了一个,接着问:“那一线工人呢,他们要不要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当然,”在这个问题上邹晓鹏最有发言权,接口道:“我们设有一个培训部。用实验车间研发人员编制的教材对其进行培训。从最早的维修电工,到现在的机加工、注塑、模具和绕线。一共有5个专业6个级别。并与薪金待遇挂钩,技术升一级,工资涨一级。

  此外,职业技能高低也是能否参加售后服务和驻外的重要评判标准。由于国内工资和国外工资水平差距较大,一线职工的热情非常高,迄今为止已经有三人考过6级,成为nb电气的第一批非大学生工程师。”

  与此同时,章程正陪同独立非执行董事、港大副校长陈润教授参观基础研究实验室。

  系统工程实验室和技术应用实验室埋头五年,可谓成果累累。相比之下,挣名声、带不来什么经济效应的基础研究实验室则低调许多。

  对郭俊儒等人而言,甚至连复合绝缘材料都算不上什么。一是只搞了半截,能不能带来经济效应还得靠技术应用的同事帮忙;二来他们是做大学问的,喜欢搞理论性的、突破性的、可以造福全人类的研究,对这样的小材料根本不感兴趣。

  这并不表示他们不重要,nb电气还得靠他们扬名立万,不仅经费一分不少,还像爷爷一样伺候着。而且几年之前,章程还给他们提出了几个研究方向。

  作为合作伙伴,作为教资会委员,陈润教授对这里并不陌生,每年都会来一两次。不知道是没研究出什么有价值的成果,还是因为保密,每次来都看不到什么东西。

  当然,在国际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是有的。毕竟是专业性研究机构,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超过港大、中大和理大那些研究所。

  然而今天,所看到的和听到的,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他激动、兴奋和高兴的心情。

  “……管上每个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相互之间以碳-碳σ键结合起来,形成由六边形组成的蜂窝状结构作为碳纳米管的骨架。每个碳原子上未参与杂化的一对p电子相互之间形成跨越整个碳纳米管的共轭π电子云。按照管子的层数不同,分为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管子的半径方向非常细,只有纳米尺度,几万根碳纳米管并起来也只有一根头发丝宽。”

  蔡扬志研究员掩不住激动,眉飞色舞地说道:“它的硬度与金刚石相当,却拥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以拉伸。目前在工业上常用的增强型纤维中,决定强度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长径比,即长度和直径之比。材料工程师所希望得到的长径比至少是20:1,而我们发现的碳纳米管长径比一般在1000:1以上,是最理想的高强度纤维材料!”

  陈润看着一吹就又漂上空中的碳纳米管纤维,语无伦次地说:“太……太……太神奇,太……太了不起了。章先生、蔡博士,这或许是本世纪末最伟大的发现,没有之一。”

  “就目前的实验进展看,碳纳米管非常有实用价值。”

  尽管章程清楚的明白,这个“了不起的发现”最终还是因为无法量产等一系列原因只能昙花一现,但还是煞有介事地说:“它的内部可以填充金属、氧化物等物质,用金属等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