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借力打力(3)
作者:
寒臻 更新:2023-01-01 23:56 字数:5086
br />
张婷秀微微点了下头,大大方方地说道:“地少不能成为‘去工业化’的理由,新加坡人口300万,只有香港的一半,面积比香港更小,却有很多工业产业,比如石油化工、海工造船、生物制药、电子半导体。这些在全球都有一定份量。
但香港呢,找不到一点像样的工业,完全靠金融和服务业过日子。由于制造业缺失,经济过分依赖第三产业。容易受国际经济环境及金融市场波动影响,这种产业结构是非常脆弱、非常危险的,几年前的股灾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这番话引起了台下嘉宾的共鸣,又不约而同地送上一阵掌声。
等掌声渐渐平息,张婷秀才接着说道:“王教授刚才说卢森堡、瑞士和比利时,我也说几句,卢森堡总人口才50万,与香港没有任何可比性。况且卢森堡也没像香港这样把注全压在金融和服务业上,它号称欧洲‘钢都’,是全球人均产钢最高的国家!它的化工、机械制造、食品都非常强悍,制造业吸收了全国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就业人口。
瑞士人赢得全球尊重,也不是因为瑞士银行和旅游,而是nbb电气、苏尔寿机械、诺华制药和罗氏制药那样的全球制造业巨头。此外还有各种精密机械,成套工业设备,钟表等中小厂家,光学器材和精密仪表更是独步世界。
它的人口与香港差不多,可遇到像几年前的股灾,你不要指望经济危机能影响到它。比利时也一样,机械制造业极为发达。可以说金融和服务业,对于比瑞士、卢森堡和比利时那些些欧洲小国而言只是锦上添花。”
一个不慎,比人家抓住把柄,王教授很没面子,没有再吭声。
顾常生坐不住了,急忙道:“办一个工业,周边需要很多配套。比如汽车业,相关配套厂至少需要1000个,距离还不能太远,最好是在100公里范围内,香港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
“条件是创造的。”
吴金华针锋相对地说:“不管新加坡还是香港,都不可能全面工业化。但必须有很大规模的工业来保持就业。毕竟全港几百万人,不可能人人都去搞金融。如果不及时进行产业调整,那些因工厂关闭、社会经济结构改变,以出卖劳力的低学历、低技术劳工会失业,会逐渐被社会边缘化,再度沦为贫困阶层。
制造业缺失,经济过分依赖第三产业,也容易受国际经济环境及金融市场波动影响。同时,第三产业的经济所得大多向知识精英阶层靠拢,还会导致越来越严重的贫富悬殊问题。”
气氛够火爆,收视率肯定差不了,汪佳美强按捺下心中的狂喜,朝台下嘉宾笑道:“台下朋友也可以发表意见,谁先来。左边第二位,请帮我们的工作人员把话筒递过去。”
“我赞成吴先生的观点。”
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站起身,不无激动地说:“十几年前,到处都是工厂,‘一家大细穿胶花’的景象,是我们所有港人在工业繁荣时期的集体回忆。为什么没有升级,就是因为地皮太贵。利润都被租金吃走了,搞不起工业。
新加坡比香港小,为什么能搞,因为新加坡填海。而我们呢,地产利益集团以环保为借口联合港府限制开发,搞大片保护地。禁止填海。正如吴先生所说,工业才是确保大多数人就业的主力军,香港不是澳门,人口才几十万,一个工厂都没有,确实没有污染,可香港有这个实力吗?”
这个头一开。一发不可收拾,台下嘉宾争先恐后地说道:“地产商无良!金融业只能造就极少数富豪,绝大数人一贫如洗。”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