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早就开始的贬值(4)
作者:寒臻      更新:2023-01-01 23:57      字数:5327
行价格改革,放开商品零售价之后,卢布实际购买力一落千丈。而爱沙尼亚筹划主权货币的种种迹象,也在苏联境内引起连锁反应,其它共和国纷纷效仿。

  立陶宛、拉脱维亚、俄罗斯联邦都设立了自己的中央银行。‘去中央化’。通货急剧膨胀,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1卢布只能兑换到2.55美分!莫斯科比率最高,1卢布也只能兑换到3.36美分。银行信贷极度失控,连接中央和地方的卢布纽带彻底断裂,所以我们代表处的业务才这么好。”

  夏遥被这个兑换比率惊呆了,脱口而出道:“怎么会这么低,官方汇率不是1:1吗?”

  不知道是出于宣传,还是真不知道实际情况。

  后世国内曾对卢布贬值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描述,说什么苏联解体之后,几乎与美元等价的卢布一落千丈,而且都是美帝干得,有鼻子有眼,甚至有一组美帝用5亿美元,乘机捞走苏联几万亿财产的数据。

  章程感觉很是好笑,价格闯关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生产力不足,又把商品价格一下子放开,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东德这样,中国这样,爱沙尼亚这样,俄罗斯联邦也这样,这是计划经济走进死胡同的必然结果,跟人家搞不搞你没任何关系。

  至于牌价汇率,那只是一组数字,真要是按那个兑换,中国还要发行外汇券吗?

  至于用5亿美元捞走苏联几十年建设成果,那更是扯淡。先不说苏联的私有化进程是不允许外资参与的,就算允许外资也捞不到什么大便宜。因为那些摇身一变为民主人士的前苏联gcd干部、未来的寡头,不是一点两点贪婪。

  他们的胃口大得很,以至于即将开始的全面私有化,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资产以权证形式平分给老百姓,绝大部分都被他们在内部瓜分了。

  没想到心上人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干脆放下牛奶杯耐心地解释道:“苏联外汇是完全由国家控制的,汇率也是国家一手制定的,官方牌价并不具有说服力。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卢布在世界上不能自由兑换,最多也就是能在经互会内部流通。

  而且在经互会内又搞出‘贸易卢布’和‘非贸易卢布’两个花样。除掉那些绕口的经济名词解释,简单的说,就是对苏出口国的商品假如能在苏联境内能卖8卢布,但不代表出口国的商品具有8卢布的价值。这8卢布只表示商品在苏联‘非贸易卢布’的价格,换作‘贸易卢布’结算或许只值1卢布。

  换言之,就是别看你卖了8块钱,但你只能带走1块,爱哪哪告去。更坑爹的是,苏联政府主导贸易的对外结算只使用‘贸易卢布’。当然,苏联境内的私人贸易可以按非贸易卢布结算,不过在社会主义阵营哪存在私人这个概念?”

  “这么不值钱?”

  “是非常不值钱。”

  “那王子为什么兑换不到?”

  “卢布属非自由流通货币,在苏联之外你根本买不到东西,除了收废纸的之外,几乎没人会要,国外没有,自然也就兑换不到。”

  克林斯曼是物理学博士,不是经济学博士,也忍不住问道:“兑换完之后呢?”

  没吃过猪肉,不等于没见过猪跑。

  尽管麦特布王子从未说过兑换完之后怎么办,但章程多多少少能猜出他们会怎么运作:“国王陛下是要面子的人,沙特王室同样干不出那种太露骨的事,所以不会按照那个全世界都知道不能算数的牌价汇率,把卢布当美元援助给苏联。但他们在海外有上千亿美元的投资,有成千上万家公司,到底那些公司真正属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