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核心业务的瓶颈(3)
作者:寒臻      更新:2023-01-01 23:57      字数:5555
互感器和电流送变器对低压侧绕组的电压和电流进行采样,然后用plc,也就是可编程控制器对各采样数据进行处理。

  同时根据需要,配合单相可控硅控制器、通过对变压器所配备的风机进行控制,实现对绕组温度的调节。此外还要用人机界面对采样信号进行显示,对变压器运行状况进行监控、报警以及多点通讯。”

  一听就是靠科技,王元正惊诧地问:“这么先进?”

  “这算不上先进,”李晓山摇头道:“但由此可以看出,二次设备有多么重要。”

  隔行如隔山,人家哪能听懂这些,胡美琪急忙解释道:“王师长、古主任,一次设备指直接承担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功能的设备,比如发电机、变压器、隔离开关、断路器和互感器,技术含量较低,国内外生产厂家多,竞争激烈。

  二次设备指为了一次设备正常运转和实现对电的管理目标所需的各种设备,比如发电机组保护、调度自动化系统。晓山刚才说得是最简单的一个应用,用在单台变压器上,而想在这个行业里真正站稳脚跟,就必须做大系统。”

  陈正淮百思不得其解地问:“科威特不是做了一套吗?”

  “是做了一套,但不够成熟。”

  李晓山接过话茬,耐心地解释道:“硬件不成熟,软件也不成熟,所以几十个自动化工程师常驻在科威特采样和测试。可像这样的系统,尤其可编程控制软件,至少需要进行成千上万次测试。智能工厂用得很多,我们可以在使用中得到很多数据,并对其进行不断优化,直到能确保万无一失才会推向市场。”

  “搞那个智能工厂难吗?”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我是不懂,但听实验车间的工程师说,比参加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容易一点。只是出于成本考虑,一般企业不采用罢了。”

  “万一搞不起来,那彩电还生不生产?”

  “我们有这个担心,所以做了两手准备,人员正在培训,随时可以上去操作,不管自动化线能不能搞起来,都不会影响到年底投产。另外我们的培训是多方面的,nb电子不需要就去nb电气成套,nb电气成套不需要就去nb电器。”

  李晓山喝了一小口茶,接着道:“美琪刚才说过,一次设备生产厂家多,竞争激烈,但并不意味着搞一次设备没前途。成本控制,确保质量,拓展市场是一方面,同时要往上做。做同行没有的,同行做不起来的。比如特高压、超高压,所以章程才去苏联。”

  “苏联技术比德国先进?”

  “不能说德国技术没苏联先进,只能说德国没这方面需求,也就不会斥巨资研究特高压和超高压技术。”

  胡美琪补充道:“苏联国土大。电力基础设施不完善。在巨大的用电压力下。必须发展特高压和超高压技术。所以建了世界上第一条1150千伏线路,从埃基巴斯图兹到科克契塔夫,总长度几百公里,迄今为止已在额定工作电压下带负荷运行了两万多小时。去年又采用1500千伏特高压输电,创造了特高压输电的记录。”

  就知道那小子不会真是去做什么学术交流,陈正淮乐了:“他能把技术引进回来吗?”

  李晓山与妻子对视了一眼,若无其事地说道:“苏联没钱了,日子很不好过。据欧洲同事说,苏联政府竟然在未经储户同意的情况下,提取单位和公民存在对外经济银行的外汇存款。不少轮船因拖欠货款和停泊费用被扣押在外国港口,在国外的苏联专家,也因为政府没钱给他们发路费,而滞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