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一巴掌给一甜枣(4)
作者:
寒臻 更新:2023-01-02 00:06 字数:5425
来,章程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跟诸位一样,非常喜欢这部电视剧,因为它非常写实,基本上道出了在海外生活的甜酸苦辣。虽然我没这方面的经历,但我身边的同事有,我甚至在硅谷碰到一位中国留学生,国内名牌大学毕业,博士学位,但在美国却干着洗碗工的活儿。
本应该敲击计算机键盘的手指,每天泡在肥皂水里,就为了1000美元的月薪,他忍了。因为洗一个月碗,等于他在国内干三年。而他传回国内的信息,往往侧重‘在美国干一个月等于三年’,而刻意弱化‘洗碗’。
或许正因为两国在物质上差距巨大,加上出国的人传回来的情况从来报喜不报忧,回来也是衣锦还乡,一年赚的钱全买了东西送人,享受一两个星期的羡慕,然后再回去打工。造成了很多人对美国的印象就是遍地黄金,以至于不遗余力不择手段一定要出国。”
“章先生,这是不是意味着您不赞成我们出国?”
“恰恰相反,我非常赞成大家出国看看,因为两国之间不仅存在着巨大的物质差距,还存在着更大的科技差距。想在学术上有所作为,就必须走出去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和经验。”
章程走下讲台,一边跟前排的师生握手,一边循循善诱地继续说道:“我们nb实验室就把向西方发达国家同行学习,与西方发达国家同行交流,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比如从香港拉了一条光纤,让香江实验中心的同事能够上国际互联网;又比如在硅谷设立计算机中心,确保实验室在计算机应用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保持同步;
为了更好的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我们80%以上的研究人员,都加入了美国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协会,我们100%的研究人员都必须熟练掌握英语,并且都有机会出国参加各种各样的学术交流活动。”
nb实验室每年只找100个博士研究生,国内名额更少,就算把实验员算进去,也不会超过300个。
某种意义上而言,进nb实验室比考美国常春藤名校都难。毕竟它是一家研究机构,并非一所专门培养人才的大学。
招生细则z大硕士研究生们早就打听的清清楚楚,无需浪费一个提问机会。经刘副院长允许,一个戴着眼镜的男生接过话题问道:“章先生,nb实验室在学术上取得那么多成就,您认为有没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
真是一个很容易,同时又很难回答的问题。
章程略作沉思了片刻,满面笑容说道:“诺贝尔奖奖励的是原始性创新科技,对人类整个文明、社会进步都有重大影响作用的成就。而要得诺贝尔奖,必须具备‘努力+机遇+合作精神’三个要素。
很多科学家认识到,积极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及相当水平的大师合作,或成为他们的学生,或者认真拜读他们的论文,利用他们的成果作进一步开拓和发展,是争取诺贝尔奖的‘一条捷径’。但要做到这一点,缺少积极合作的精神显然是不行的。
我们nb实验室有诺贝尔奖级的大师,而且不在少数;我们有非常好的平台,可以拜读大师们的论文,甚至与大师合作;这些年来,我们养成了积极合作的精神,我们在一些领域也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获奖条件。”
那个男生又问道:“章先生,那您认为您的同事中谁最有希望?”
“我们基础研究学部的十几位主任和副主任,都拥有诺贝尔级的成就,如果今天他们中的一两位会获奖,我一点都不感到意外。但在我们实验室诞生的成就,恐怕只有蔡扬志博士和陈午寿博士所发现的‘碳纳米管’,以及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