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世界经理人”(4)
作者:
寒臻 更新:2023-01-02 00:09 字数:6132
��于特区政府的政制,二位是怎么看的?”
谈起国家大事,这还是破天荒的第一回。
吴金华没急着开口,吹了吹浮在杯子上的茶叶,沉默了大约二十秒钟,才摇头叹道:“要是别人问,我只能说对未来充满信心。但章工问这个问题,我就实话实说了,前景不容乐观,搞不好会出大问题。”
他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在香港上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在麻省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在美国贝尔实验室担任了几年研发主管后回到香港。又相继担任过港灯总工程师、董事、副总经理及香港贸易发展局副总裁和生产力促进局主管副总裁。
同时还兼任过很多为公众服务的职务,比如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董事、创新科技处——推广创新及设计督导委员、电子电器业咨询委员,对香港非常了解。
他能看出潜在的危机,章程并不感到意外,略作沉思了片刻,接着问道:“吴总,你能不能说具体点?”
“好的。”
吴金华与许桑成对视了一眼,直言不讳地说道:“首先,港人治港这个体制本身就有问题。从八十年代初中英谈判开始,无论中方还是英方,都尝试着用殖民地的旧体制于未来的新区之上。换言之,就是去维护一个名为行政主体,实为官僚管治的格局。
可以说现在的香港是有法治,有自由,没民主,大事小事,几乎都由港府说了算。而特首虽然实为bj挑选,却名义上由本地精英组成的推选委员会推选产生,也就不能不照顾本地精英和利益集团的利益,没有殖民地总督那种超然的权力优势。
回归前,港府就处处排斥新冒起的民选议员和社团力量,掣肘立法局,以防他们侵犯其行政主导权。而回归后,这种对峙很可能会出现另一个格局,就是特首及他的行政会议,将成为挑战行政主导权的一方。干好还行,要是干不好,肯定会出大乱子。”
港英政府留下的那么多公职人员不能全部换,而且之前就确定几乎都按照殖民地的旧体制来,新一届政府主要人员想干事,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矛盾。
到底是在港府干过的,看问题就是通透,事实上也正因为如此,“老懵董”才推行推行高官问责制,把政务司长变成了政治任命官员,各局长由之前的向政务司负责,改为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
以至于让政务司司长职责减少,只是负责行政长官所指定的工作,没有固定范畴,没有行政长官的命令亦不可干涉各政策局,只是排名上和薪金比各局长高一些,被人们戏称为没有实权的“无兵司令”。
章程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吴金华接着说道:“其次,无论特首还是行政会议成员,都因为体制的设计而无需面对社会公众,甚至无需对公众负责,直接导致其普及认受性积弱。现在都已经有传言回归后不是港人治港,而是庸人治港,可见他上任后会面对一个什么样公众舆论。”
特首是推选委员会选的,不是绝大数港人选的,董同志本身的声望又不是那么高,不犯错还行,一犯错将很难受到认同。而他接下来所要面对的,又不是一件“维持会长”所能胜任的事,结果可想而知。
章程不置褒贬的笑了笑,侧身问道:“许总,你认为呢?”
许桑成是前香港职业训练局总裁。在政府担任公职的时间远比吴金华长。看问题更透彻。他放下杯子,一针见血地说道:“可以想象,回归后会出现五种状况:特首要执政又缺乏权威和支援班子;行政会议要当‘内阁’却无能量;
高官要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