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一百章 诞生(第四卷终)(2)
作者:
天使奥斯卡 更新:2022-11-01 09:00 字数:6893
��民党的修改意见被微弱的多数否决了,而总统的职权则是统领全国陆海军,责任内阁的大政需要总统盖印认可,对参众两院形成的议案总统有否决权。外交军事等牵涉国计的大政,总统可以不经过内阁直接提交参众两院表决认可。责任内阁对总统负责,而总统对参众两院负责。安蒙军作为一支捍卫国家利益的武装力量,可以在紧急时刻,不经过议院批准由总统直接动用用来维护国家利益(美国海军陆战队民国版)。民二年宪法正式取代了临时约法成为民国宪法,其中内容多有继承自临时约法的。
1913年5月30日,参议院以一百一十票中的八十九票的绝对多数,选举雨辰担任民国第一任正式政府的正式大总统。孙中山得到了十八票,两个候选人的竞争,雨辰以绝对优势取胜。民国以来形成的光复四大伟人,孙、黄、袁、黎,死了两个,黎元洪销声匿迹,而孙中山拒绝了雨辰请他担任副总统的邀请,就任全国铁路督办这个雨辰特意凭空设立出来、隶属于总统府的机构,去实现他铁路建设救国的梦想。历史走了这么一圈,最后终于形成了这么一个结果。而1913年的6月1日,就是雨辰正式宣誓就任的日子了。
各国对远东这个国家巨大的政治变动,都倾注了巨大的注意力。评论文章、外交官正式的报告,甚至还有国家发表的关于远东格局变动的白皮书,都是连篇累牍的。他们都隐约意识到,至少是在远东,一个新的历史格局正在塑造。。
“袁世凯先生死于1913年的1月27日,他亲眼看到了自己一手塑造的北洋团体的崩溃,却没有看到这个团体从根本上的灭亡。对于他来说,错过了北方春季那场针对北洋下台的高官的野蛮搜捕,也许是一件幸事。他更没有看到,整个中国的国民,至少是绝大部分,选择了将国家的命运交付给一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也许是一件更大的幸事。对于这个一直想以稳重渐进的办法竖立自己在全国的权威、慢慢带领这个破败的天朝上国走进现代国家行列的老人来说,死去,也许就是不用看到这一切的最好结局。”
这篇文章是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先生写的,这个袁世凯狂热的支持者一开始就用淡淡的哀伤笔调追忆了一下袁世凯,他的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阅读。他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在的了解,在西方人当中,的确是首屈一指。
“在中国古老的传统当中,很少有这么年轻的人掌握国家大权的时候。当然封建帝王的子孙除外,他们虽然当上了年轻的皇帝,但是底下具体管理这个国家的还是稳重的老年人,这是这个国家的传统。但是现在的局势,终于发展到了这个国家背离这个传统的时候了。一群从上到下都年轻得令人瞠目结舌的人接管了这个国家的全部最高权力。也许是这个国家的人民厌倦了上百年自己国家地位的低落,还有无能的政府,才选择了他们的。总之,他们在大致上合法的程序当中赢得了选举,获取了中央大权。本文的作者已经无意回顾他们攫取这样的权力的过程,这本身就已经是个传奇了。本文作者只是想分析在这群年轻人的治理之下,这个国家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对西方列强国家在华的传统利益,究竟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这个国家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很特殊,特殊到从来没有在他们的历史上出现过的样子。中央政权似乎终于承认了从晚清以来地方的权力逐渐扩大的现实,再也不任免或者派遣官吏到地方的基层机构——也就是县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似乎就局限于税收的分成上,满足于在地方派遣税务机构、安全机构之类的东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国家终于不再直接管到地方。但是这又不同于联邦制度,焦点就在于省级机构的地位非常尴尬。他们绝对不会拥有像美国的州一样独立的地位,但是由于对地方控制力量的减弱,又不再拥有封疆大吏的权威。他们这个机构,到底是由中央派遣呢,还是由地方选举产生?根据雨辰对权力的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