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盐场与海船(2)
作者:幸福来敲门      更新:2022-11-01 21:00      字数:3075
; 李重九现在所在三岔河口,就是现在天津港,与今日的港口比起来,这三岔河口只是一个荒芜小渔村,在只有两千多户北平郡,还能多指望这附近有多少人烟,海面上只有孤伶伶的几艘渔船,倍感荒凉。

  待李重九骑马进入村,只有两三百人的小渔村,看见李重九大股骑兵皆是吓住了。

  正在结网渔民们,连丝毫盘问的勇气也没有,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随即村长前来。

  李重九与村长闲聊了几句,得知因为渔村太过偏僻,这里几乎都没有人来,消息闭塞,连眼下天下大乱都不。村长还以为现在还是用的隋文帝在时乐寿的年号。

  见此众人皆是摇了摇头,也心知这里有多闭塞了。渔民们得知李重九身份后,当下都是诧异,连忙询问外间之事。

  林当锋,周博看此地荒芜成这样,当下对视一眼。林当锋向李重九言道上谷公,若是要在设港进行海运,恐怕所费甚大。”

  李重九言道我们之前去卢龙县,看过此地没经过战乱破坏甚小,唯一不足就是人烟稀少,我们在此吸纳流民,声言三年内免税。”

  “但即便免税,可是此地贫瘠,又用何来吸引流民呢?”周博不由问道。

  李重九言道盐场,此码头可以在此设立盐场,煮卤水为盐,我此地之盐,不会逊色于渤海郡的盐山县,到时候我可允许你们民间贩盐。”

  这渤海湾,从渔阳郡至渤海郡盐山县,这范围即是现在中国最大的海盐盐区,长芦盐区。而今这最大的盐区,事实上只开发了渤海郡的盐山县。

  所谓盐山县,除了是黄河入海口外,原名为无棣县,后开皇十八年,隋文帝在此设立盐官,煮海为盐,改名为盐山县,盐山说的是此地盐堆积如山。盐山县,海盐制好后,直接从黄河走水路,入永济渠,直接运往东都。

  听李重九这么说,林当锋,周博皆是点头,若是真是产盐不逊于盐山县,那么对与有利可图的商人而言,就会设法在开设盐场。草原上最缺,莫过于盐铁二字,若是能在此开设盐场,将盐船沿永济渠,运到蓟县,再走陆路运至御夷镇,对于商人而言又是一条财路。

  周博,林当锋听了皆是沉思,想到有利可图,当下皆言道我们立即与涿郡盐商商议,一并合股在此开设盐场,不知幽州要几成盐场股份。”

  李重九笑着言道一分不要,不过你们要帮我在此修建水军港坞,将来我在此地会设立水军都督府,我幽州水军也是驻跸于此。”

  周博,林当锋听李重九,将盐务交给他们商人,就是换取一个港坞,心道这生意还是大大合算的,毕竟港坞只是一时,但经营盐场,却是生生世世用钱不绝的。

  不过周博仍是言道上谷公,某虽不习战法,但对于水军亦知一二,水战之要,一在于船之大小,二在于弓弩是否坚锐,三在于是否顺流而击之。这三岔河口,乃是下流,万一将来敌军水军经过运河而上,断绝涿郡与北平郡通道,水军要西返,必然一战。到时逆流而上,恐怕于战不利。”

  李重九听周博这么说,不由点点头,言道此言大有道理,不过我水军所用,并非是对于江河,而是对于这北海使用。”

  “海上?”

  李重九言道不,我要在这里,设立大船坞,将来建立一支由万石洪舸巨舰组成的舰队,征讨高句丽和渤海,东莱。”

  听着李重九之言,林当锋,周博都是惊呆了。

  “万石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