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2)
作者:幸福来敲门      更新:2022-11-01 21:04      字数:3118
��皆是事关重大,特别是六部之首吏部,雅称大冢宰,司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实际上权力之重,令人侧目,按道理上就是文官仅次于,三位宰辅第四号人物。

  不过李重九为了权制吏部尚书的权力,由尚书左仆射陈孝意,亲自监督吏部,正五品以上官吏由中书省,尚书省一并议定,由李重九同意方可,而从五品至正七品,由陈孝意与吏部尚书,吏部四司郎中议定,而从七品与从七品以下才由吏部自己议定。

  如此安排后,吏部权力大减,最后由原辽西郡郡守杨林甫赴任。

  礼部主礼仪,祭享,郡试,县试等政令,设礼部尚书一人,由原涿郡郡长史,涿郡蓟县高徐道担任。

  户部总管各郡田户、钱谷之政令,设户部尚书一人,由山西绛郡林当锋任户部尚书。

  工部尚书,主各郡工匠,建筑之政令,设工部尚书一人,由原幽州刺史府主薄,涿郡蓟县赵何然担任。

  刑部尚书,主各郡刑法及徒隶、勾覆、关禁之政令,设刑部尚书一人,由原幽州刺史府记室薛万淑担任。

  门下省,废除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只设六名谏议大夫,负责审核中书省六部的公文,定为正五品,由涿郡蓟县人卢齐卿等六人担当。

  御史台,设御史台大夫一人,凡百官有不合之处,皆可以弹劾,定为从三品,由原涿郡县丞,幽州范阳的卢承庆担当。

  御史台下设中丞二人,侍御史四人,徐世绩之父徐盖任侍御史,正六品。

  国子监,设国子监祭酒一名,由周旭担任,从四品。

  涿郡,因为李重九定王都于涿郡蓟县,故而涿郡就相当于王畿之地。

  李重九将涿郡改称为涿郡府,蓟县改称幽京,魏征任涿郡府牧守,从二品。

  涿郡府除了涿郡外,还节制安乐郡,渔阳,上谷三郡。

  而将太原郡亦升格为府,割据河北高欢高洋父子建立的东魏北齐,一支实行是涿郡,太原两都制。高欢在晋阳开设霸府,遥制朝政,太原郡虽是陪都,但实际上为了主持对北周的战事,高欢在太原的时间,远远比在幽州的时间多。

  李重九将来对李唐用兵,必然攻略河东,太原是河东要害东进可抵黄河,威胁关中,南下可取上党河内,兵临洛阳,而北面则通草原,可直达阴山之下。

  况且太原又乃是兵粮军马周转的要地,钱粮大郡,李重九的乡籍所在,重要性实不亚于涿郡。

  故而李重九亦升格太原郡为府,苏素为太原府牧守,从二品,节制太原郡,雁门二郡。

  河东道都督徐世绩,节制恒山,博陵二郡,加兵部侍郎,正三品。

  辽西郡郡守,兼郡都尉,郭孝恪,正四品,郭孝恪取代杨林甫为辽西郡太守。

  上谷郡郡守,赵万三,正四品。

  雁门郡郡守,兼郡都尉,高楚,正四品。

  弱水州都护府,设大都护一名,总领塞外之事,授予临机专断之权,由王君廓担任,正三品。

  原安乐郡郡守刘易任都护府长史,正四品。

  定下官制后,又定典章制度。

  这一夜幽京城中,正是华灯初上之时。

  赵国建国,定鼎于幽京城,这座城在方士眼中亦有了王气。

  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