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节 争取支持(2)
穷到了家,做电视剧也好,电影也好,只要有个出路,他们就都会去做,而现在,他们已经算是有钱了,可惜的是,利维也很怀疑,自己的朋友们,是否会同意把钱都扔去做电影。收入朝不保夕的人,赌命去做一次收入上百万的工作,他们愿意。收入上百万的人,再去冒险投资,可就难了。
利维也知道这样的情况可能发生,所以,他才想要先试探一下自己的朋友们的态度然后再开始拍摄电影。
花了半年时间,利维才让自己的合作者们开始理解自己镜头语言的习惯,了解自己习惯使用怎么样的拍摄技巧,了解自己写剧本的叙事技巧,这对写剧本,摄影,各方面的准备都很有帮助。导演的水平,是受到自己周围的人的影响的,剧组的水平高,导演拍摄起来就方便,剧组不配合,再好的导演也玩不转。
如果自己的班底不支持自己,电影很难拍摄好,拍摄电影之前,最为重要的,就是说服别人帮助自己,这一方面,是绝对不能妥协的。
乔治卢卡斯说过一句话:电影拍摄,不是一个坚持的过程,而是一个放弃的过程。在拍摄过程中,种种意外情况,都可能改变电影的拍摄进程。有些东西不可控,比如天气,比如资金,比如技术条件达不到,这些都很容易造成遗憾,因此,在利维看来,想要最大程度的让自己的电影保留有自己想要的效果,那么在可以争取的地方,就不要放弃。自己的朋友们的支持,至关重要。
拍摄电影的事情,他第一个通知的是亚历山大。对他的这个想法,亚历山大是举双手赞同的。因为亚历山大很清楚,电影带来的的收入,怎么也会超过电视剧的。
谜团是个小公司,小公司想要做大,还是需要考虑制作电影而不能够留恋电视剧制作。大公司们在这方面和小公司不同,哥伦比亚,福克斯,迪斯尼,他们都会选择制作电视剧,这是因为电影投资的风险大过电视剧,虽然可能大赚,但是也可能大赔。这些大公司手里握着电视网,他们有传播媒介,有了传媒作为后盾,整个产业链就都在他们手里,收入比起来电视剧制作公司强了不知道多少,把资金投入到了电视剧制作中,他们有着可观的收益,还没有什么风险,他们自然就这样做。而小公司要是不想着自己制作电影,而沉迷于电视剧的成功的话,一辈子老老实实的打工,问题不大,可是想赚大钱,那是非常困难的。就算是布鲁斯海默那样的金牌电视剧制作人,一样得考虑投资到电影市场上,制作电影赚钱,就是因为这两者收益不同。
亚历山大被轻松说服了,而鲍勃看起来,似乎已经有些怠于安逸了,好在,利维早就想好了对策,该如何说服他了。
“那两部小说暂且放下吧,我不太喜欢《恋恋笔记本》那种纯纯的爱情片,我估计我拍不好。而《搏击俱乐部》想要改成电影,需要很高的拍摄技巧,我估计我现在拍摄很难拍好了。”对着自己的朋友,利维也不在乎说出来自己对拍摄搏击俱乐部还没有足够的信心——如果是没有看过芬奇拍摄的那一部也就罢了,在记忆中留着那一部的影子,他很难拍摄出来自己的风格,“我想着的是另外一个剧本,准确来说,是一个构思。我需要一个人给我写剧本——帮我个忙吧,这部剧本收入也许不算太好,不过,我敢保证,这部剧本绝对是奥斯卡级别的好剧本!”
鲍勃现在有钱了,再用钱打动他就难了。那么,就给他名好了。电视剧确实很赚钱,不过电视剧编剧在名气上,远逊于电影编剧。对一个剧作家来说,又有什么,比奥斯卡更能吸引人的呢?
说着话,利维也从自己的包里面,掏出来了自己这段时间做的剧本——剧本很厚,草草装订在一起,不像是认真准备过的,不过倒看得出来,是经过长时间的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