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五节 群星(2)
�是特效而不是演员们的表演。可是,利维觉得,一部电影想要只做到了最好,总是不能够缺少好演员的。投资这么大的电影,随便找几个人来胡乱拍一下,利维是肯定不能接受的,这个电影该邀请谁,也是利维思考的。 而在他想来,他也是希望自己的电影里群星汇聚的。 而几个演员里面,利维最先确定的一个,就是梅丽尔.斯特里普出演剧中的联合国秘书长萨伊。 这个人物,在原著中应该是一个菲律宾人,外形上面应该更接近亚洲人。可惜的是,在原著中,对她的要求是一个亚洲淑女的形象,可是这样的形象的女演员,尤其是菲律宾女演员,利维就算是再怎么找,也是找不到的。菲律宾的电影产业并不算特别发达,而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演菲律宾的人,又有些不一样。 利维倒是有些理解大刘在这里安排一个菲律宾人的用意:菲律宾是前殖民地,受过美国的统治,但是本身是一个东方国家。这样的地方,更大的程度上代表的是一种东西方的文化的融合。 小说中设计的几个人的国籍,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文化和人文上的思考。大刘在政治方面不算特别在行,这样的前殖民地国家出产顶级政治家的可能性很小,他考虑不到。但是,在文化上的思索,他还是有着一些的。 但是,想要展现出来东西方融合之后的人,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却没有必要非得用菲律宾这种国家的人。就算是安排了斯特里普出演,只要给她安排上一个国籍,或者一个背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自己拍电影,没法子完全按照小说的国籍来处理,这是无可奈何的。 在这个位置上,他的选择,依然是让白人来演。而梅丽尔.斯特里普作为一个成名演员,而且在利维记忆中,也确实是扮演过政治家角色且取得了成功的,让她来演,自然是再好不过。 这个剧中的萨伊毕竟是一个政治家。虽然她没有这里面的几个面壁者那么疯狂而大胆的计划,可她却也有着一系列的作为。从人类纪念计划到逼迫主角认真工作,她在这里面一直都出力不小,这样的一个女人。是有着女强人的一面的。 她不是一个简单的联合国式的花瓶,这样的局势下,她需要有着自己的能力。而梅丽尔这个演员,可以演出来她的能力。 而且,她的片酬本来也不是很高。也符合利维的要求。 斯特里普的片酬,一直以来都算是比较低的。虽然在80年代,她就曾经以当时女演员最高的300万的片酬接拍电影,但是一直到了2005年,她的片酬也依然还在500万上下浮动——虽然她是个好演员,可是也不得不接受市场的惯例。在好莱坞。老男人也许可以很吃香,但是老女人就不会了。女演员一旦上了年纪,戏路就会狭窄很多,商业大片里不需要老女人,而爱情喜剧里也不需要她们。她们能够演的只是一些温情脉脉的文艺片,甜甜演这样的电影,再好的演员片酬也高不起来。 按理说投资三个亿的电影不需要太计较片酬,可是利维也不想因为邀请明星过多,缩减特效制作的费用,那样做也有些得不偿失。 而这个电影中,她的戏份也不会很多,作为一个出场次数不多的配角。她的片酬大概给她一两百万估计也就足够了。 只是,如何说服她来演商业片,才是比较重要的问题。对此利维还没有太过详细的思考。不过这本来也不需要现在考虑:毕竟,他现在剧本还没有完成,还有很多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