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2)
作者:莫向晚      更新:2023-01-10 03:17      字数:3108
然,因为封国比较多的缘故,所以一般称呼“国主”也不太好说是叫哪个,便会在之前加上对方封国的名号,又或者是对方的姓氏,甚至是对方的外号,用以区分。

  若是对方还有比“封国”更大的功绩桂冠,便会称呼那个,而不是称呼国主,避免引起误会。

  从这个角度来讲,“复国”似乎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只要立下功劳获得皇帝敕封,顶多要求封地必须是黎郡,原来的黎国所属就行了,就可以称之为复国。

  但,作为一个被灭掉的国家来说,所谓的复国,不仅仅是那一片土地并土地上的子民的事情,还有那个国家的脊梁,曾经被打碎却要再立起来的脊梁。

  这样想的话,任务便很难了。

  “李生,谢谢你的书。”

  一个一身短打的青年快跑两步追上来,他的体格好,腿又长,竟是真的只用了两步便追了上来,憨笑着递过来一本手抄书,那书的封面都是自己做的,用线缝上的,很古典的线装书,价钱却是昂贵,至少是他买不起的,这也导致他拿着书就像是捧着烫手的金子,还回来的时候神情中也带着小心翼翼。

  “无碍。”王平收回书,他对书本的珍贵程度虽然有所认识,但毕竟从未短缺过这些,所以举动中便有一种慨然无畏的洒脱自然,让那青年看得有些钦佩,能够上书院的学生,到底和自己这等猎户是不一样的。

  想到这里,他眼睛一亮,“李生,你上次采的那种草我也见到了,你还要吗?我照你说的方法摘了一些。”说着他就卸下身上的背篓,直接连背篓都递过来,“这些都给你,你还要的话,我下次还去摘,山里头多着呐。”

  看着那些并未经过妥善处理的药草,王平微微叹气,他已经不指望让这些人懂得“药草不是草”,所以也就无法讲究什么处理方法对不对了。

  道了一声谢收下了背篓,转手就给了青年几个大钱,不容他推辞地说:“这是背篓的钱,我不好白要你的背篓,还要劳累你帮忙背到家中。”

  这个时代秉持的是家族教育,书院是极少的。

  所谓书本在纸张不能普及的情况下,那就是相当昂贵和烧钱的物什,能看得起书的世家大族都有自己培养子弟的一套教学方法,不会公开给外人看,也不需要自家的孩子去学外人的学问,免得与家族对立,所以书院基本上是没有市场的。

  好在牟阳城原先是黎国的都城,各方面条件都要好一些,有大家爱传道授业,便在清修之所建了书院。既然是清修之所,自然不会是在城中繁乱吵杂的宅门之中,而是在城外的一座山上。纵然路远些,但环境的确是好,也给了一些富户子弟投学的门路,所以还是很受欢迎的。

  牟阳城被攻打的时候,战火并没有烧到书院,所以书院的保存还算完好,在牟阳城恢复安定之后,书院也重新开张,只不过换了先生。

  因为换了先生的关系,门槛过高的书院也开始接纳一些仅仅是有钱的子弟了,这其中,王平就占了一个名额,因为李直给了足够多的钱财,书院破例招收了王平这等“平民”家的孩子。

  这个在书院内部要被其他同窗排斥的原因在旁人看来,却是值得羡慕的,那么好的书,那么奥妙的学问,以后必然更好的“工作”,都是让人羡慕的理由。

  青年就是羡慕者之一,不同的是他入了王平的眼,与之有了交集,见得对方不是那么讨厌“平民”,他才微微流露了一些羡慕,最终得到能够借书看的“恩赐”。

  哪怕那本书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