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不是悲秋(3)
作者:
石砚 更新:2022-12-24 06:32 字数:5730
“董事长,曾听您谈起过,您爷爷还有好几座工厂呢,郊区还有不少土地,这次也可以具体地与市政府商谈一下,如果能够一并解决,那多好。”邵经理又对张君毅说。
张君毅陷入了沉思。听奶妈曾告诉过他,爷爷解放前是这座城市里最大的资本家兼地主,城里不仅开了几个全机械化的纺织厂,在城外还有大片的土地。50年代初,公私合营,爷爷留下来的不动产尽管都充了公,但是张君毅父母的成分还是划为“资本家”。1949年初,老爷子跟着节节溃退的国民党去了台湾,后移居加拿大。1966年的文化革命,父母亲受到了冲击。特殊时期后期,又经过许多波折,才在爷爷的周旋下,父母带着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移民加拿大。张君毅当年因为太小,就和自己的奶妈留了下来。直到后来,他也到了加拿大,才听母亲说是因为爷爷并不知道还有一个小孙子,移民加拿大的名单里根本就没有他,所以才把他丢在老家的。父母亲带着哥哥姐姐离开之前,给奶妈留下了一些首饰,交代奶妈,再难也要养大孩子,再难也不要离开家。二十多年,奶妈一直以变卖张君毅父母留下的首饰作为生活来源,甚至还去捡过垃圾,一老一小相依为命,受尽白眼,吃尽苦头,奶妈才在艰难中渐渐养大了张君毅。高中毕业后报考大学的张君毅又因为自己的资本家出身,没有通过政审,而与一所军事院校失之交臂。阴差阳错,为了赡养年迈的奶妈,张君毅报名到公交公司当了大客车司机。一直到奶妈去世后,父亲和母亲才要求他出国。
所以张君毅选择到n市投资,很充分的理由是为了祖父、父母亲叶落归根的夙愿,也同时是为了自己家的祖屋。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张君毅想,也许是为了年轻时候的一个梦吧。当他已决心回家乡投资的时候,方沁曾跟他说,就在北京找项目投资算了,北京又大,机会又多,没必要非要回到家乡去。但是,他就是选择了家乡。方沁就说:“我猜你老家的房子不一定就是你投资的原因吧?肯定还有你舍不得的东西。”张君毅听方沁这么说,只是一笑,未置可否。
是的,张君毅真的有舍不得的东西。
“土地都是国家的,城外的那些祖田不可能是私人的。不过我们家在乡下还有一些房产,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
“你爷爷的工厂呢?”邵经理又问。
“那都在50年代公私合营了。”
“公私合营,那就意味着你们家还有股份。”小宋也插进了话题。两个部门经理对自己的董事长拥有这么大的家业既感到高兴,又感到羡慕。
“还有什么事吗?小宋?”张君毅问同来的公关部经理。
“我们正在做一个对外宣传的方案,新闻通稿已经出来了,”宋经理边说边从文件夹中取出一份打印稿:“请董事长审核。”
“放在这里,一会儿我再看看。”
“对了,还有一件事你们可要抓紧,工程技术人员的招聘要抓紧。除了与人才市场联合招聘外,也可以到几所大学去了解一下,在毕业生那一届找一找有没有我们需要的人才。”
邵经理和宋经理同时说:“好。”
“你们几个部门都把需要的岗位,缺少人手的而且是必须到位的人数整理出来,给个具体名额交给人事部。”
邵经理和宋经理又同时说:“好。”
“我还有事处理。就这样吧。”张君毅从沙发上站了起来,第一次当着部下的面晃动了一下酸胀的肩膀和板直的腰。
“对了,明天是星期天,大家都休息,不要打疲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