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五章 三年之后(2)
作者:古龙岗      更新:2023-01-12 12:17      字数:4681
三百五十人,设有两层炮甲板,可以同时装备五十门火炮的“海狼”级驱逐舰两种可以进行远洋航行的战船。

  目前,海参葳总共拥有一艘海卫战列舰,五艘海防巡洋舰,七艘海狼驱逐舰。而其他的战船,正在三千多名造船工匠和一千多名日本仆从工匠的努力下,日夜赶工。

  而除去这三种,于中和莫睛还在两个英国佬的指点下,命人建造了另外两种更加轻便的战船,用于近海巡航和送信、护航。

  不过,虽然一切都比较顺利,于中在这中间却还是遇到了一些麻烦……康熙和朝中的大臣差点儿没被他给震出心脏病来。

  当年,施琅领水师官军共两万八千多人,战船两百四十艘进攻台湾,清廷诸人就已经以为那是十分了不起的了。可是,现在看呢?那么多人,光于中手中现在的十三艘主力战舰,就已经能够装走差不多三分之一了。这还不算,于中向他们展示并且要求的火炮数量,也险些让康熙手下几个年纪大点儿、身体有些差的臣子患上心肌梗塞,直以为于中想造反。最后,还是康熙派人到了海参葳看之后才真正确信于中没有撒谎。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康熙马上又调拨了五千水师进入海参葳以补充兵力,同时,告诉于中,清廷撑不住他这么造船要炮,要他缓行。

  不过,这些事情最后还是被解决了。

  因为费老头把玻璃给造出来了。

  本来,几个人刚刚回到清朝没多久的时候就想过造玻璃,可是,不是事忙,就是一直找不到工匠。虽说几个人都知道玻璃制造简单,可就那么一点儿工艺难题,几个人就是没人能琢磨透。

  所以,这事就一直耽搁了下来,而以后几个人又都忙着各自的事情,钱也赚了不少,这事儿也就慢慢的没有人再去想了。

  不过,这种情况等到费老头到北京朝见康熙时,跟白晋再次见面之后有了改变。

  其实,也不知道是不是费老头足够幸运,因为当时白晋已经准备要离开中国了。

  那一次,梵蒂岗的红主大主教多罗来中国搞了一次天主教的“礼仪之争”,将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正旺的势头给截断了,康熙差点儿就要禁止在中国传播天主教。虽然最后他没有真正下旨,可是,却也不再允许那些外国传教士在中国随意传教,并且,为了防止日后梵蒂岗教廷对中国内部事务再次不知所谓、变本加厉的干涉,康熙还采取了一个重大的步骤,即建立传教士领取信票制度。

  “其表示永不返回之西洋人,发给信票,钤总管内务府印,写明西洋人国籍、年龄、会别、来华年限、永不返回西洋,因进京朝觐,特颁给票字样,须以清、汉字缮写,按千字文编号,从头编记。”

  “谕众西洋人,自今以后,若不遵利玛窦的规矩,断不准在中国住,必逐回去”。

  ……

  信票制度确立下来之后,在中国的传教士有的离开了,有的则到北京内务府领取信票留了下来。据内务府统计,留下来的传教士之中,葡萄牙国传教士12人,意大利国传教士10人,法国传教士18人,西班牙国传教士5人,日尔玛尼亚国(德国)传教士1人,罗达聆日亚国传教士1人,波罗尼亚国传教士1人。总数达四十八人。

  可是,人数虽然不少,里面却不包括白晋和张诚几个人。他们在北京又呆了几年之后,最终谢绝的康熙的挽留,选择了离开。

  而就是在白晋等人要离开的时候,费老头进京去见康熙,汇报京旗回屯的工作进程,想起了还有这么一个相识的外国人,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