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一章 左右为难(3)
作者:
古龙岗 更新:2023-01-12 12:20 字数:5177
�事实恰恰相反,熟知百姓生活困苦之状的于成龙对于任何一场战事都几乎持反对态度,因为,清代历来的规矩就是把战争所费都摊到老百姓的头上。当年康熙西征葛尔丹,于成龙还在做江苏巡抚,被要求每年多收数百万石军粮,现在想起来他还感到对不住江苏百姓。现在于中居然又打了一场,而且还是毫无道义,属于“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的那种,他当然不高兴了。在他看来,于中这是在没事找事,虽然一时获利颇丰,可却使得朝廷无缘无故增加了一个敌国,如果日后出事,必然会使得今日所得加倍的倒赔回去。那时,倒霉的还不是平头老百姓?所以,出于“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在来时的路上,于成龙就想着开始弹劾于中了,陈潢虽然知道,可明知道拦不住还要去拦就是找罪受了,所以,干脆当什么都不晓得,由得于成龙自己闹腾。
不过,于成龙虽然厉害,可他这回发威却找错了地方。此刻跟在康熙身边的可不只是于中一个武将,蓝理和万正色都比于中好战的多,也暴躁的多,尤其是蓝理还正在打算学于中一样也跑到东面儿去干一票儿,自然不能让于成龙把基调儿给定好,要不然,岂不是所有的打算都白费了?他老了,已经没几多少年的蹦头了!这一次要是打不成,再过一段时间,就算康熙不让他退下来,恐怕他也没那个劲儿了。
所以,当于成龙弹劾于中“暴虐不仁,妄动战事,不利于国,遗害于民”的时候,蓝理忍不住冒出来反讥了几句,说于成龙是“妇人之仁,空言仁义,不足以成大事”。
以此为开端,争论从一开始就进入到了高潮。于成龙单挑众武将,争论也越来越激烈,胤祥刚才指的“吵架”就是指的这个。不过,也幸好有康熙在侧,再加上高士奇等人在中间和稀泥,还有于中这个直接受攻击者表现得也还有些风度,于成龙和蓝理等人由针锋相对渐渐的开始变成了讲道理,如此一来,于成龙就占了优势,蓝理和万正色这两个大老粗只支撑了一会儿就败下阵来,武将行列之中,施世膘依旧一言不发,飞扬古也只是笑嘻嘻的冷眼旁观,只剩下于中一个人!
而等到胤禛和胤祥哥俩儿赶到的时候,正碰上于成龙开始把炮口转向于中开火。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国立需三,去兵为首,如今我大清虽然国泰民安,可是,百姓生活并不宽裕,于大人你却妄动刀兵,遗害于民。如此,将有以兵事迫百姓‘去食’之可能,君子所不为!”
说完,于成龙就盯着于中,眼睛一眨也不眨。
“这个……于大人,你说的这些我只能听个马马虎虎。我想,你还是直接说白话吧,要不然我只有告你扰乱视听,故意欺负人了!”尽管身边的人已经被于成龙连连轰下,于中却并没有感到紧张,反而先笑咪咪地还了一句。
“于大人,于某是在说,你妄动刀兵,如此,有使得百姓负担加重,迫使他们‘去食’之嫌,你这么做,有可能使得国家动乱!”于中的调笑并没有能让于成龙笑起来,这位河南总督只是硬梆梆的把自己的话又解释了一遍。
“非也非也,于大人,你刚才也说了,‘民无信不立’。于大人你是进士出身,学问比我深厚百倍,想必清楚这‘信’是指什么吧?”于中依旧笑咪咪地反问道。
“信,即为诚信。朝廷若无诚信,则百姓必不信之,如此,威权必然不稳。此所谓‘国家无信则人民不以之为国家’也。宋代朱熹虽然为人不怎么样,可他的那句话还是不错的:‘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而不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