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三章 一年大事记(2)
作者:
古龙岗 更新:2023-01-12 12:20 字数:5345
��上胤禛在清查安徽藩库的时候,没能查出有弊,性格急躁的他便错误的以为是安徽的官员在对他进行蒙蔽,所以,他为了逼使这些人“认错”,运用了一些所谓的“霹雳手段”。结果,这些手段让他在安徽受到了孤立。虽然胤禛一向就是以“孤臣”自居,可是,安徽官员的这种孤立过于明显与直接,反而激发出了他心中的火气。尤其是当胤禛发现安徽的税务水平虽然并不比其他行省低,可收税的关卡却远比其他各省都要少之后,这种火气立时暴发了出来。因为,胤禛以为,过少的关卡代表着的肯定是较少的税收,可是,少量的税收又怎么可能支撑整个安徽数年来未向朝廷要一分粮款?而且,安徽的火耗在十数个行省之中也是极低的!商税少,农税也少,各项税收都少却始终没见安徽众官员向外说一个“难”字,那么,这里面肯定有着巨大的“猫腻”。虽然接替马德的陆珑琪向他多番解释,却并没能让他相信这么做可以促成高税收。而且,胤禛还自认为抓到了一个巨大的把柄,那就是马德当政安徽期间,不仅多次清理河道,还大肆修整官道,这些可都是吃钱的工程,安徽就算有着高额的税收,这笔钱又能高到什么程度,居然可以撑得住如此花销而不产生亏空?就这样,由一开始的有成见,到后来的多次意见相左,再到几乎完全不相信,胤禛在最终确认安徽确实无亏空之前,把安徽的官员们可是得罪的不轻,要不有陆珑琪和被马德委以监察市场动向重任的安徽粮道杨名时不时在旁说些好话,他恐怕还未必能坚持到最后。然而,等他最后得出结果的时候,事情却已经办糟了。四阿哥可不是什么善于道歉的人!所以,他跟安徽官员的这个“怨”算是结下了,而且,他还是属于输理的一方。
不过,胤禛虽然在安徽闹得不轻,远在南京,马德试行银币流通却获得了初步的成功。由于是第一批银元,所以,马德对制作过程到实验流通中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是亲自监督。可是,最后的结果,在有些让他在大为意外的同时也让他感到了些许的不满意。第一批白银合金铸造的银元,因为制作精美,图案考究,文字清秀,内容丰富,银光灿烂,其貌可人,刚一进入市场,就立刻被以超过银元面值一成的价格搜求一空。只不过,这第一批银元却被几乎永久的雪藏了。不知道是些什么人,竟然认识到了这第一批银元的巨大收藏价值,居然一块也没有用出来,全都留在家里藏了起来。这个结果虽然让人既惊且喜,却也害得马德不得不带着人继续加快铸造银元。由第一批的十万两,迅速增加到了一百万两、两百万两,一直到了三百万两……而铸造银元的最后所得,就是江苏藩库的库银平白涨多了两成!可是,即便明知银元是以白银混同其它金属来换取等价的白银,因为“市面行用,商民称便”,这股应用银元的风潮依旧是只见涨不见歇。
可就在这个时候,马德却停止了大规模的铸造活动。虽然此时上至康熙,下至平头百姓都眼巴巴的瞪着新建的铸币厂,高士奇、马齐,以及宋荤、赵申乔等人近水楼台,更是上本要求以铸币来缓解朝廷国库亏空这当前一大难题,而除此之外,基于对银元制造所获取的暴利的眼红,许多督抚也纷纷上书给康熙,要求获得与马德相同的铸币权,这些人的理由虽然五花八门,可最多的一条,与高士奇等人却是完全一样。……毕竟,没有谁敢向马德一样打包票说自己当政的行省藩库没有亏空!眼见马德短短数月就“赚”了这么多,这些人怎么能不心浮气燥?可是,所有人的愿望都落空了。马德根本不顾任何人的意见,以无比强硬的态度,强行停止了几乎称得上“疯狂”的银元制造。他给康熙的理由也很简单,只有一个字:稳!……清朝因为人口较多,经济也较为发达,对货币的需求量十分大。可是,清朝只有一种货币,那就是“康熙通宝”铜币!可是,由于大量的铜被用来铸币,使得市场上铜料紧缺,铜器的价格越来越高,渐渐的超出了等量的铜币所代表的市值。这种现象使得许多不法商人开始大量收集铜币,然后将之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