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海路(2)
作者:
寒风拂剑 更新:2023-01-18 03:33 字数:3565
�,而盐价却高达二十多文,有的地方还要高一些,普通百姓根本不敢多吃,所以很多平民家庭做饭的时候,多寡淡无味,就是因为实在舍不得用太多的盐。
至于青盐这种东西,那就更不用想了,动辄一斤就要一贯以上,非富贵人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范家这次给李家开出一石盐六百文的价钱,其实已经算是不低了,刘家再山海县,给那些渔民们开出的盐价,只有区区一旦二百文不到,只有一百多文,山海县这边的渔民,都用的是煎煮法熬盐,成本很高,而且需要投入人力很大,需要烧大量的柴草,才能熬出盐,基本上这个价钱,已经顾不住本钱了,所以这也是当地渔民和百姓痛恨刘家的主要原因。
这时代大陈朝同样也实行的是盐业专卖,以前大陈朝统治力度强的时候,私盐买卖还不是很厉害,但是随着大陈朝的衰落,各地官盐被大批世家掌控着,投放市场很少,大部分被他们拿去当私盐买卖,结果造成了大陈朝目前盐贵的吓人,谁如果能控制住产盐的源头,那么就是发大财的一条途径。
李霖采用盐田法产盐,使得制盐成本降的非常低,初步估算一下,一石盐充其量也就是需要成本二三十文就很高了,如果以后继续大量生产的话,成本可能降低到十文一石,就算是他不做终端销售,仅仅做生产商,这获利也已经非常巨大的。
故此六百文一石盐的价钱,对李霖来说已经相当满意了,如果他不想得罪刘家的话,就算是以刘家开出的一百多文的价钱卖给刘家,照样也可以赚的不少,但是谁也不会嫌钱多咬手,李霖当然不愿意被刘家盘剥这一层,故此他宁可冒点险,把盐运往明州,卖给范家,也绝不会把盐便宜卖给刘家的。
当然单靠范家一家想要让他们吃下这么多盐,也不是很现实的事情,毕竟范家吃入盐的数量,远赶不上李霖用盐田法生产盐的速度,而且如果这么多盐都在明州出售的话,弄不好会让余杭一带的盐价出现大幅波动。
所以李霖初步打通了和范家的私盐批发买卖之后,便又让李业乘船,开始朝苏州一带活动,目标是进入长江口,从长江逆流而上,将盐运往扬州、江宁等地,甚至是如果可以的话,继续逆流而上,直接将大量的盐运往荆楚一带。
李业今后就被李霖安排,具体只负责这件事,其他的事情就不再需要李业来管了。
李业对于李霖把这样重要的买卖,全部交给他来掌控,很是有些激动,他很清楚李家今后私盐买卖将会达到多大的规模,现在只是一个开始,一个月初步估算,在春秋两季,就可产盐数万斤,以后继续扩大滩涂的盐田,这每年单是盐这一项,就是数千贯的进项。
这么大的买卖,李霖却都托付给了他,让李业如何不感到激动,他手头现在掌控的买卖,实际上一年下来的利润,已经超出了兰县那边整个李家目前几乎一年的所有收入了。
所以李业立即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件事给做好,否则的话他就太辜负李霖对他的重托了。当第一批盐通过海路运抵明州,交付给范家之后,范家也立即震动了一下,范家没想到李霖初到山海县才没多长时间,居然就产出了这么多盐,这一下可就让范家获益匪浅了。
以前范家虽然做私盐买卖,但是却并未彻底掌握大批货源,所以私盐买卖始终都规模不大,但是现在有了李家这个货源之后,他们就一下将私盐的买卖扩大了数倍之多,其中获利之丰,让他们自己都觉得惊讶,于是范家的家主当即便重赏了明州的管事掌柜,要求他必须要在今后,和李家把这私盐的买卖给稳定下来,确保可以从李家拿到大量的盐,这样便可以逐步将余杭一带的盐业控制在他们范家手中。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