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权力划分(2)
作者:
寒风拂剑 更新:2023-01-18 03:37 字数:3308
��死。
某种程度上李霖借鉴了周元记忆中另一个位面上宋朝的一些做法,但是却并未现在就去遏制武将的权力。
按照李霖对手下武将们的说法就是作为军人,就要纯粹一些,管好军事就行,不要去想着干涉地方的政务,而作为文臣,则管好政务为主要职责,有军事方面的事情,就应该交给武将去处置。
对此李霖手下的文武都深以为然,并且从中看出了李霖对于以后所辖域内的权力划分的想法,既然现在他们都跟了李霖,那么也就只有按照李霖的想法去做了。
按照李霖的安排,对于他麾下的军队,李霖也在攻克了吴宁州之后,进行了重新改制。
现在李霖麾下的兵将数量,已经高达一万余人,都是这几个月来通过不断的吸纳降兵扩充而来的,其中真正可战之士初步遴选之后,可得精兵五千左右,剩下的则属于一些较为老弱的兵员。
于是李霖将麾下的兵力进行了重新的整编,将其中不适合留在军中的老弱裁撤,遣散回地方进行安置,要求各县官吏务必将这些遣散的老弱之人妥善安置,不得出现差错,另外部分这段时间在战场上受伤致残,已经不能再在军中效力之人,也遣散到地方,按照军功授予田产,给予赏钱,令其归乡荣养。
这样的安排顿时便让兵卒们安下了心,不用再担心一旦再战场上受伤致残之后,会被李霖遗弃,让他们自生自灭活活饿死了,如此一来军中的士气也随之大振。
遣散了老弱之后,李霖将剩下的兵将编伍成了三都,按照大陈军制,五人为一伍选一伍长统带,两伍为一火,设伙长一名,五火为一队,设队正一名,两队为一营,设营正也就是营将一名,五营为一卫,设卫将一名,三卫为一都,设指挥使一名。
对于这样的兵制,李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卫将以下所辖的兵将数量保持不变,但是对于一都的兵力却进行了调整,原来三卫为一都,现在李霖将其改为五卫为一都,都指挥使可辖兵力比之以往提高了一千人。
另外都指挥使可配亲卫一队,在都指挥使之下配文吏五名,军法官一名,辎重官一名,都指挥使对这些人无任免权力,还在每都之下,设一队斥候,专职作为侦察之用,使得一都的兵力拥有了较为完善的独立作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编入三百人左右的辅兵,平时作为杂役之用,战时可随时补充战兵的战损,保持这一都的战斗力,这么一来一都的兵力就达到了三千人
如此整编之后,李霖手中剩下了六千精兵,分作三都之后,每都都暂时只配属了三卫兵将,暂时达不到满编状态,但是以后会逐渐补齐各都的缺员。
而周成和李桐各领一都,剩下的一都则由李霖亲自统带,余烈的骁骑营则归入李霖麾下直辖,这六千兵将,则被李霖称作为禁军,属于李霖御下用于野战攻城的主力。
至于剩下的两千多较弱的兵将,则被一分为二,编成了四卫,称其为厢兵,分驻在临海州和吴宁州两地,负责地方城池的守备力量,但是并不由各地知州直辖,依旧暂时由李霖统御,地方官员有需要调用这些厢兵的时候,必须由知州和通判二人一起用印,方能调用这些厢兵,缺少任何一人的印信,厢兵的军将便有权拒绝地方官员调动他们的命令。
另外在李霖目前所控制的各州县之中,由伤残导致退役的老兵组建一个更戍营,域内但凡每户人家有两子以上者,必须要出一人每个月脱产十天入更戍营接受操练,为期半年,接受初级的军事训练,从中择优录用,补入军中,平时还可以作为地方的守备力量使用。
这么一来就为军队的兵源补充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