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我们的青岛(七)(3)
作者:芝麻汤圆      更新:2023-01-27 21:17      字数:5134
�信号山南麓,一九零五年十月开工,两年后建成,由德国著名建筑师马尔克设计,施特拉塞尔监督施工。因它是当年德国胶澳总督的官邸。中国人就给它起了俗称叫做“洋提督楼”。这是一座具有欧洲皇家风范的德国古堡式建筑,造型典雅高贵,轮廓线条优美,色彩瑰丽雄奇。总建筑面积四千余平方米,主体高三十余米。部分外墙饰以花岗岩作装饰,石料加工粗朴。米红色筒瓦、蓝色鱼鳞瓦、绿色牛舌瓦铺设楼顶,使大楼更加精美别致。

  德国总督瓦尔德克在这座美轮美奂的建筑里如坐针毡,浮山阵地已经被曰本人的夜袭攻占,曰本人将大炮拖到山上,不停的轰击青岛市区以及德军的炮台。

  守军四万五,多数都是驻守胶济铁路的地方守备部队,说穿了就是老弱残兵,真正的精锐不过三千,围城的曰军则有六万,而且都是曰军的精锐部队,仅大炮就有五百多门。近卫师团是天皇的御林军,装备在曰本数一数二,熊本师团更是出名的能打,如果不是秋山好古大将忌惮中国的反应,没有将全力投入到青岛攻坚战的话,恐怕此刻的德国总督大人已经举着白旗投降了。

  威廉二世皇帝的电报里,语气强硬的表示:“在青岛向曰本人投降,比在柏林向俄国人投降还要屈辱!”

  这道命令本已经将瓦尔德克推向了死路,除了死守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但是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德国政斧鉴于目前的局势,决定将整个胶澳租界地无条件归还中国政斧,以确保中国人不会因为痛恨德国而加入协约国一方,德国政斧同时下令,青岛德军可以放下武器,向中国人缴枪。

  中国目前是中立国,按照西方人的观念,如果交战的一方到了中立国的属地,必须向中立国解除武装,这是国际惯例,是一种文明的举动,既不算投降,更谈不上丢人。

  比起屈辱的向曰本人投降或者是被曰本人活活打死,这种结局简直是堪称完美。

  瓦尔德克接到这道命令,激动的想哭,但是马上就兴奋不起来了,曰本人把青岛围的水泄不通,他到哪里找中国人缴枪去?

  “总督阁下,中国政斧的电报!”副官兴冲冲的跑了过来。

  瓦尔德克接过电报一看,内容是中国政斧接受德国的请求,愿意立即接收青岛,要求德国守军必须配合,在没有接到中国政斧正式通告之前,确保青岛的安全和稳定,并且不得向第三方投降,否则将视为对中国中立地位的挑衅,必然受到最沉痛的打击。

  “我的上帝,中国人终于出兵了!”瓦尔德克终于等到了救命稻草。

  副官却忧心忡忡的道:“总督阁下,我担心中国人不是曰军的对手!”

  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瓦尔德克这才想起,最近中国人一直没什么举动,那些曾经在大沽口之战中,像黄蜂一样的空军也不见了,即使是中国出兵打击曰本人,调兵遣将起码也要十天半个月,问题是现在的德军已经支撑不了那么长时间了。

  “给中国政斧回电,就说我们会严格执行本国政斧的命令,确保中国的中立地位!哎,也只能这样了!但愿我们能撑到中[***]队到达的那一刻!”瓦尔德克叹气道。

  此刻,总督大人也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了!

  ???分割线???

  西库斯上校是个典型的苏格兰人,作为驻守威海卫的英国陆军部队最高长官,他受命带三千人协助曰军攻打青岛。

  威海卫是中国所有租界地中,唯一的一个不是被逼割让的,而是清朝政斧主动邀请英军驻守的。甲午战争之后,俄国人借口“三国干涉还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