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我们的青岛(九)(2)
作者:芝麻汤圆      更新:2023-01-27 21:17      字数:5115
�观战的西洋武官的想象,在他们看来部队早就被打残了建制,士兵伤亡超过了三分之一,这种显然没有任何悬念的战斗早就应该摇白旗投降了。邝海山也给了曰本人投降的机会,他派人用曰语喊话,但是曰军死活不肯缴枪,哪怕是步枪折断了,他们还会抄起刺刀向密集的弹雨里发起冲锋,直到被打成筛子。

  如果说曰军悍不畏死的作风令西洋人惊骇,江淮军的火力和士兵的素质则令他们震撼了。士兵似乎都忘记了这里是尸山血海的战场,每个人的技术动作从容不迫,小部队之间的配合密切无间,似乎是工人在车间里劳作,农夫在稻田里收割庄稼一般,东方人姓格里的沉静,面对危险和苦难时候那种特有的坚韧,令习惯大呼小叫的西方人感到一股凉气顺着脊梁骨往上窜。

  英国的武官头晕目眩,他感觉这支中[***]队是加强版的廓尔喀部队,同样是姓格沉静少言寡语,同样是杀戮无情又对命令绝对服从,同样能忍受艰难困苦,受伤的士兵宁可咬碎牙齿也不愿意发出痛苦的呻吟,但是这些中国人还拥有廓尔喀人不具备的聪明的头脑和对新式武器的理解能力。

  更可怕的是,廓尔喀人最多只有两万多战士,而这个国家随时可以抽调出两百万士兵。

  要知道,当年三万武装到牙齿的英军面对一万使用弓箭、火绳枪的廓尔喀战士,都占不到任何的便宜。两百万装备精良的廓尔喀士兵是什么概念?像廓尔喀人的祖先蒙古大军一样横扫全世界恐怕也够用了!

  俄国人则迷恋上了空军,一旦拥有一支强大的空军,俄军就可以利用广大的国土纵深大踏步的后退,同时将德国人的补给线拉长,然后用空军彻底割裂德国人最后将他们消灭。大纵深的国土防御,正是俄国人的拿手好戏。相比进攻来说,俄国人更擅长防御作战。

  德国人则对装弹量四十七发的德普轻机枪倍加青睐,这种使用七点九二毫米子弹的武器,恰好和德国步枪弹药通用,这种火力强大又极为轻便的武器,正可以弥补马克沁重机枪过于笨重的缺陷。同时,江淮军用来炸开铁丝网的爆破筒,可以曲线射击的掷弹筒也令德国人看的心痒难熬。他们实在是被英法联军的堑壕战搞的头大了许久,如果像以往普法战争时代那样,双方列阵厮杀,一名德军对付三名法军都有富余。但是战壕、机枪、铁丝网消除了士兵素质的差距,现在的欧洲前线谁进攻谁找死。

  英法在海外的殖民地众多,印度人、廓尔喀人、阿尔及利亚人都可以补充英法部队充当炮灰,而德国人死的都是金发碧眼的曰耳曼人!

  战斗尚未结束,江淮军还在追剿残敌,各国观战武官们已经迫不及待的用无线电波将前方的战况发到领事馆和公使馆。

  这些电报的目的几乎完全一样,第一,拉拢中国加入己方阵营,如果实在做不到起码要保证中国的中立地位,绝对不能让具有巨大人口优势的中国加入敌方阵营。第二,大量购买中国人的武器,越多越好。

  留下小股部队肃清几个负隅顽抗的曰军小股部队,邝海山带着大队继续前进,从潍坊机场飞来的战机呼啸而来,已经油料即将耗尽的飞机则飞回机场加油。邝海山部队的卡车载着士兵前进,骑兵则排成纵队在道路一旁飞奔。一路上到处可见被打死的曰军士兵和被丢弃的辎重,曰军的电话线和有线电报被切断,传令兵也被杀死。逃向第二道防线的曰军被来自地下、树上、草垛里的冷枪打的哭爹叫娘,试图接应的曰军小股部队则被机枪和小口径火炮大量杀伤。

  当“飞豹”派卡车载着穿黄绿色迷彩服的江淮军士兵驶过的时候,不时就能听见欢呼声和“汉风i型”步枪对天空射击的声音,快速部队的士兵也向天鸣枪回应。

  这些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