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没的人才(3)
作者:择日北飞      更新:2024-09-23 15:07      字数:5079
��参将、副总兵、总兵统属,直属兵部。兵一般不世袭,但由卫所军转为兵者例外。兵无户籍的规定,兵服役期限不长,一般不终身服役,多战时创设,事毕汰兵撇营,但在重要的军事防御卫则常川戍守。营兵不随家属,硬是比较的话,倒与现代的兵种有些吻合。

  不过,营伍官无品级,有者则是卫所制下的官品,无定员,不世袭。营兵与营将相习,战时不需要朝廷任命,直接由总副参游统带出征。将权相对提高后,兵可由将自行召募,召者与被召者关系密切,甚至在主将发生变故时,兵即散去。像大明名将戚继光在沿海抗倭时,亦属此类。

  朱常洛把朝鲜那六千骑兵,亦是按照兵营制划分,但他把从辽东跟来保护自己的那一千辽东骑兵,暂时打散在那六千朝鲜骑兵中,小到什长、队长、哨官,大到游击、参将,全是廖参将和这一千辽东骑兵担任,只是一些副什长、副队长、副哨官等,让朝鲜人自己做。

  这样做,不仅能够加强这六干骑兵的训练,让辽东那一千精锐骑兵能够教导他们,更有利于朱常洛对这些朝鲜骑兵的控制,时间无多,他能够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在朝鲜王李盼强作笑脸和使团中众臣以及朝鲜文武的相送下,朱常洛带领一万骑兵,外加八百多锦衣卫,当然没有忘记临海君、光海君以及定远君三兄弟,出了汉城,一路浩浩荡荡的往全罗道赶去。

  汉城所在的京畿道与全罗道相隔着一个忠清道,从汉城到南原大约有六百里左右。朱常洛率领这一万多人全部骑马,并没有携带辎重,有三个小王子在,在朝鲜的任何地方,不论地方官是属于北人党还是南人党,又或者是西人党,都不用担心他们会借口推脱补给!何况,在抛弃辎重的情况下,最多也就十天左右,差不多就能到达南原。

  朱常洛的打算,第一站暂且定在南原,等收服了三干藤甲军,再相机行事。总之,他这次的南原之行,是去惹事的,就算日本不招惹他,他也会主动招惹日本,以便使自己被绊住,就算接到圣旨,也无暇返回!

  当然,想要收服三千藤甲军,就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些藤甲军的主要将领是谁。不过,这个问题倒也难不倒朱常洛,他对于这次收服藤甲军,倒是信心十足!原因吗,没看到身边跟着一个朝鲜驻军的头领、刚升成总兵没多久的李如梅吗?

  “李将军,不如这南原驻军的将领是谁?”在朱常洛率领大军到了忠清道的全州歇息时,他对跟在身边的李如梅问道。

  “殿下,南原三千藤甲军的主要将领,是蓟镇参将吴惟忠。”李如梅回答道,作为朝鲜驻军的最高将领,他当然熟悉每个地方驻军的将领是谁。

  “吴惟忠?”朱常洛之前对朝鲜驻军,也就了解主要将领,像什么参将、游击将军这一层次的,他倒是没有太多的了解。

  “是的,殿下,参将吴惟忠。此人是浙江金华府人,嘉靖皇爷中,东南沿海倭寇为患,嘉靖三十八年九月,浙江宁、绍、台参将戚继光赴义乌招募新兵,吴惟忠等四千青年应募投军,担任把总。吴将军跟随戚大帅南征北战,多次挫败沿海倭寇,立下了赫赫战功。隆庆皇爷二年五月,经总督谭纶举荐,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练兵事务,吴惟忠随往蓟镇。”

  “隆庆三年正月,戚继光出任蓟州总兵官,奏请朝廷修筑长城,吴惟忠参与修筑城堡、关寨。隆庆五年,吴惟忠因修城有功,提升标下右营游击将军,驻扎乐亭,再迁三屯营标下左营游击,万历五年升山海路参将。万历十一年,戚继光大帅…嗯,调往广东,吴惟忠、陈文良、吴大绩等随往。后来,戚大9巾罢官,吴惟忠将军被调往福建任参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