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视察新村 理解流民之灾的本源(2)
作者:二号穿越者      更新:2023-02-24 16:37      字数:4116
,都兢兢业业干好工作,是以王承恩所到之处,人人干劲十足,热火朝天,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王承恩大开眼界,洞开思路,叹道:“要是大明都能像新村这般,就不会有这么多灾难了,新村好!好!好!!”

  傍晚时分,余翔毫不隐瞒地展示了新村军事实力,演兵场上,旌旗飘扬,士兵个个短发,清一色的灰色军装,贝雷帽,钢枪上的刺刀闪烁着寒光。

  随着一声声令下,整齐划一的动作,简单实用的招式。士兵们个个生龙活虎,一股霸王之气迎面逼来。王承恩连连赞叹:“新村能够击败十倍于己的流寇,绝非偶然!好!好!”

  当晚,王承恩和陈知府下榻在聚贤堂。

  第二天,是新村休息日,也是《光明记》首演的日子。在新村一个空地上,搭起了一个露天戏台,王承恩,陈知府和一干武林巨擘们坐在前排最好的位置,整个戏台被围得水泄不通,场面非常热闹。

  随着锣鼓声响,好戏开场,观众们都安静下来看戏。

  随着剧情的进展,王承恩的心情被剧中的李二果的命运所牵动,李二果孩子饿死情节,让王承恩直落泪,让他想起小时候家穷的情景来,李二果沦为流民,让他的心纠起来,李二果临阵投降,为他庆幸,李二果在新村快乐地生活,王承恩由衷地为他高兴。高兴之余,不禁为刘丹珍的悲惨遭遇所惋惜,为那些被张献忠烹煮的女孩所痛惜,对孙八为代表的流匪痛恨不已,王承恩完全沉浸在这个剧的剧情中,直至戏曲结束,他还在纠结戏中人物的命运,回味和梳理局中人的遭遇。

  王承恩在皇宫里没少看唱戏,但新村这曲《光明记》与他以前的戏不同,唱段较少,对白很多,叙事脉络清晰,真人表演,让人身临其境。

  其实《光明记》内容是陕西李二果家真实遭遇,遭受天灾人祸,四处逃难,成为流民,在张献忠队伍中,所见所闻,以及最后加入新村的过程,李二果主演,其间穿插这刘丹珍,孙八等人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是真人真事改编,加上李二果天生就有表演天赋,这戏就是写他自己遭遇,表演过程中真情流露,大喜大悲,拿捏得恰到好处。

  在场之人很快被他表演所吸引,有时群情激昂,有时满场悲涕,演到黄土岗血战时,更是将新村战士个个不畏死,奋勇争先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对许多水和黄安战死的细节进行了详细地表现,再现了这两位烈士牺牲的场面,引起人们唏嘘不已。都对许多水和黄安的牺牲表示惋惜。

  看完戏,王承恩似乎随着李二果亲历了寻求光明之旅,他将新村视作李二果最后的归宿,因此,在心里深处,认为新村是所有难民最理想的归宿,如今的王承恩,成了新村不折不扣的铁粉了。

  李二果一演成名,成为那个时代不折不扣的明星,从一个偏僻的小镇上,一直演到皇宫,开创了那个时代的传奇。《光明记》从此成为一部划时代不朽之作。

  看完《光明记》后,余翔再次召开了恳谈会,各武林巨擘,新村主要的人员,参演《光明记》的李二果、刘丹珍和张铁新,导演吴伯裔参加。

  王承恩坐在上首。余翔将与会的人物对王承恩和陈知府做了介绍,随着一个个如雷贯耳名字出现,王承恩和陈知府心里吃惊不小,没有想到,余翔在武林道竟有如此感召力。

  余翔很快地切入正题,说道:“流民之乱,始于天灾,起于饥荒,而官场腐败,救灾不力,致使饥荒局势恶化,最终演变成战乱。”

  通过观看《光明记》,在场所有的人都点头称是,大家对余翔这个结论毫不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