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北伐清君侧(3)
作者:
二号穿越者 更新:2023-02-24 16:39 字数:3446
意带兵与预想对战,陈新甲知道新卫军的厉害,连清兵都能打跑,可见其厉害程度。因此不发一言,任你怎么劝说,也不愿带兵抵御。
朝臣们一旦遇到这种硬茬,都没有了主意,吵吵嚷嚷,不知如何办才好。平时互相斗心眼在行,可一旦真带兵打仗,个个都成了怂包蛋。
后来还是杨嗣昌出列请战,实话实说,他很有军事指挥才能,并且就他认为新卫军人数并不多,朝廷军队在人数上有优势,此战获胜概率很大,毕竟余翔带兵打仗名不正,言不顺,师出无名,他认为新卫军在沿途会遭到抵抗。
崇祯皇帝对杨嗣昌极为信任,任命杨嗣昌为天下军马总督大将军,调集宣大兵,京城护卫部队,还从宁远,河北等地,共调集十万军马,增饷二百万两,应对新卫军北伐。
皇太极得到情报,兴奋至极,连忙周密部署,只待大明内乱一起,两败俱伤,抓住时机,一击制胜。皇太极亲自动员,大清上下,厉兵秣马,磨刀霍霍,杀气腾腾。
左良玉慢腾腾的举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左良玉三次上书,表示剿匪繁忙,抽不开身,申请延期赴任河南,不但不踏入河南地界半步,反而主动负责其河南周边省份安全,以防从南方各省来兵抄新卫军老窝。
余翔对左良玉此举深感意外,他此前对其印象不佳,以为他有猛无谋,没想到他居然暗中支持新卫军北伐,左良玉并没有立刻表态站在哪边,处于中立状态,似乎在隔山观虎斗,谁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他就支持哪边,并且还将比赛场地给画出来了,就像两个人比武,他负责外围,不让其他人捣乱。看来左良玉真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联想到历史上的左良玉也兴兵清君侧,余翔感到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左良玉,居然是知音,他以一种变相的方式支持余翔。
在陕西的熊文灿剿匪很顺手,但是他并没有采取穷追猛打策略,而是对于农民军采取招抚政策,农民军的多只部队得到招抚,但李自成一直拒绝接受招抚,而是以游击战的形势,四处奔逃,并不时地出击,弄得熊文灿很被动,他丝毫不敢大意,对于河南进京清君侧,处于观望态度。
是以,河南南边,有左良玉部把守。西边由熊文灿把守,北部由蓟辽总督洪承畴把守,这些人倒是将中间腾出一个场子出来,让八万新卫军同十万朝廷正规军决战。
这些在外带兵的将领,都怀着很奇妙的心情看热闹,他们对于朝廷的昏庸无能,非常痛恨,但无人敢站出来反对,大家都想看看余翔是怎样做的,都有隔山观虎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