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坠落(2)
作者:永恒炽天使      更新:2023-02-28 14:06      字数:3209
�子消失不见,非常神奇。

  在视线的尽头,是一片风格迥然的城市风貌,而背后则是不伦不类的城乡混杂环境。没有农村的简单舒适,也没有城市的复杂从容,这里仿佛是即将被社会遗忘的地带。

  几十年后再回望,却不想一语成谶。

  因为几十年的城乡不均衡发展,大量农村资源被廉价调动进入城市,使得这种不平衡越发凸显。

  高鹏如今的成就当得上国内最为成功的几个人之一,然而很多时候他更喜欢一个人像现在这样想入非非。都说饱暖思淫欲,不再为温饱挣扎并且有了一份体面的事业之后,高鹏就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咱是不是也该考虑点哲学方面的问题?

  我是谁、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咳咳,这个话题太大了,高鹏不是大哲学家,于是他只会犯抽似的想一个低端的问题——大城市化是否真正适宜人类的生活?

  这个问题对于他而言层次刚刚正好,而且是比较现实的问题,明天海州一所大学请他这位成功人士去开一个讲座,演讲的内容基本就确认它吧!更重要的是,国家似乎正在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比较有噱头!

  一想到将会在一众师生面前演讲,他提了提精神开始打腹稿。

  ——几个超大城市犹如贪婪的魔鬼不断吸纳周边各种物资及人力资源,未来几年,不仅会造成了本身的不堪重负以及环境问题,直接体现是高房价、高物价、环境问题,同时也此长彼消,让周边区域出现严重的资源外流及人口外流,出现空巢、老年村、农村活力丧失。

  盲目的追求单一大城市的发展,将会堆积大量不安定因素,若大量拥有土地的农民失去土地变为工人,农村就将失去消化城市危机的能力,造成的后果是,当外部危机来临时,直接导致大量失业,这些失业的工人由于已经没有土地,将大大加大社会消化他们的难度。

  ……

  高鹏眉头微微一皱,用力吸了口烟,屈指弹去烟灰,仿佛因为这个“课题”变得非常不开心。

  纵观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次危机,无不是城市发生危机、出现失业,尔后向农村进行转移消化。

  典型的八十年代前三次危机出现三次“上山下乡”,当时对它的解释是防止“修正主义”让年轻人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用的是政治口号,然而实际上明白人应该知道,它的真实目的只是为了解决几千万的城市失业!

  八十年代前,一共出现了四千万下乡解决失业,待七十年代后期,失去了第一代领袖后这种方法不再具有号召力或者说借口,且社会动向越发要求这数千万下乡青年回城,等到八十年代,中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时,非但不能再用下乡解决失业,反而面临原本下乡的数千万知青要回城。

  高鹏亲身经历过当时的场景,知道当时的应对策略是指标而不治本的,或者说当时的策略只会拖延危机,而再度爆发时只会更加火爆!

  当时全国各个政府部门大搞副产、办公司企业吸纳社会人员,同时要求原有国企打开门户,五个人的工作由十个人做,再辅以治安严打,用监狱消化一部分人。虽然解决了数千万失业可能造成的动荡,却也留下了另外的严重问题。

  一是冤假错案,二是国企散漫、效率低下,三是政府部门所办副产有政策上的先机,往往能提前获得政策动向,从而出现了买卖批条等官倒行为。中国人历来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危机终于在八十年代末总爆发,发生了轰轰烈烈的社会动荡。

  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