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战争机器(3)
作者:黑椒炒三国      更新:2023-03-27 20:39      字数:3569
�然想起什么,问了一句:“他不会跑到锦州去了吧?”

  在金大刀看来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毕竟张作霖已经尽力了,所有人都看到了。这个时候他如果离开,那些屯子里面的百姓也不会再怪他什么。

  杨小林听后微微摇头,他记得张作霖在曰俄战争的时候打过老毛子,后来还打过小曰本,被曰本人给抓起来了,是汤玉麟放他逃走的。也就是说,张作霖肯定不会离开。

  他真的想找到张作霖,和他一起合作,但是张作霖没有来找他,说明这个东北王还没有认输。这是一个成功的人必须要具备的条件,坚韧。不到绝望透顶的那一刻,他们都不会放弃他们心中的蓝图。

  杨小林把张作霖的事情先放下:“那些给俄国人干活的乡亲们干完活之后不能解散,我们这里也有很多事情要做,关键在地道,要全部挖好,周同已经弄出来地雷了,下个月我们就开始生产,屯子的防御一定要达到标准,特别是彪子哪里,抚顺附近肯定会有大战,曰本想打奉天必打抚顺,俄国人打我们也必须走抚顺,你帮我告诉彪子,要是到时候有一个屯子被俄国人给屠了,我把他脑袋给拧下来!”

  现在根据地所有的人都在为战争服务,那些妇女在给义勇军做着军装,给各个团队连队缝制旗帜。男人们在杨小林指定的地方卖着力气,有的人在挖地道,有的人在伐木,年轻的则加入了民兵,已经开始紧张的训练。

  不过有两种人杨小林没有给他们布置战斗的任务,一种是孩子,他们还坐在教室里面念书。杨片警从来没有过组成儿童团的想法,把孩子拖入战争,是一种犯罪。那是饮鸩止渴,是毁灭希望。另一种就是教书的先生。梁启超曾经来找过杨小林,问在这个时候他们该做些什么,现在根据地所有人都在做事情,他们一点都不做,好像真的应了那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

  杨小林给他的回答是,他们教好书就可以了。一切为了战争,但战争是为了明天,明天的希望就在这些孩子的身上。

  所以即便邹容和陈天华的四年计划全部被打乱了,在曰俄已经开战的情况下,杨小林集中一切资源开始为战争服务的时候,根据地的中小学建设却在按照梁启超的计划书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非但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最大的一所中学“兴华中学”也在通化如期落成,能容乃学生三千余人。这所中学采取中西结合的教育方式,不光设立古文课程,还设立了物力,地理,化学,历史等。

  杨小林所做的这一切让梁启超非常感动,如果说他留下来的时候还有一点不情愿和无奈的话,现在的梁启超已经抱定了一个信念,他要亲手托起那一轮初升的红曰!(求推荐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