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大千居士旷世名画(2)
作者:十月无涯      更新:2024-09-20 21:53      字数:3124
去,“墨白,说得好,我都被你感动了。”

  “谢谢,张先生太过谬赞,墨白只是说出了别人不敢说的而已。”李墨白笑了笑道,这时候只想看大千先生的绝世名画,却是没有时间磨嘴皮子。

  “墨白,我觉着你应该成立一个基金用于发展传统文化,捐款终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挥霍完了就完了。”张群又道。

  李墨白闻言有些忍俊不禁,这时候可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

  看到李墨白的神情,张群知道自己有些失礼,便道,“墨白,就等你了,我们到里间去。”

  走进被屏风隔开的另外一间会议室,李墨白便看到很多书画界的名家,李墨白与相熟的寒暄了几句之后,便见数名安保人员护送着一只保险箱走了出来,这时候更多的圈内大腕也走了进来。

  李墨白知道正戏登场了,马上就能看到大千先生的旷世之作,今天所有的名家与大腕都不是主角,主角只有《长江万里图》。

  “各位,很荣幸大家前来,谢谢!”张群作为书画部主管,自然也是现场的主持人,“多余的话我就不多说了,大千先生此帧《长江万里图》仅供大家欣赏。”

  张群作为资深的书画操盘手,说话自是滴水不漏,在书画界很少有人将画作称之为幅,而是称之为帧,不过非正式场合却并非重要。

  工作人员打开保险箱后,小心地将这幅张大千的手卷在已经准备好的长按上展了开来,并且用防弹玻璃罩罩上。

  看到大千先生的作品已经亮相,全场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的心思都被大千先生的画作给吸引了。

  李墨白此时的心神在已经全部投注在画中,完全陷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

  眼前的《长江万里图》,是大千先生为好友张群祝寿所作,绢本,高半公尺余,长达三十公尺,画幅的表现形式为传统之中国手卷。在这幅长卷中,开头一段采用纵深来回往覆的手法,咫尺千里,山势与河流蜿蜓交错;然后采横势铺陈的手法,高山与平陆绵延交替,经武汉三镇,江面霍然开阔,又不时画出支流,山城水廓错落衔接,风帆处处,制造深远苍茫的空间;过了南京和金山,江面更形宽阔,山势渐渺;过上海、崇明后,汇入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

  长达三十公尺的画面布局,主要以鸟瞰之构图方式展现了连绵不绝的动势和空间,将不同之时空视点,纳入同一视觉空间,透显了中国文化的宇宙观。画面上疏密明暗的安排,绝无单调重复之病,并有一气呵成的整体感。

  通幅画面予以一种水气湿润、青翠盎然的感觉,将那种浓郁幽深、郁郁苍苍的江南景致,表现得极为动人,同时也呈现了张大千个人深厚之人文情感。

  整幅手卷布局宏大,气脉流贯,繁复变化却又浑然天成,显示了大千先生深厚的功力,也表现了画家气吞山河的胸怀与气度。洋洋洒洒近三十十公尺的长江胜景,在大千先生的笔下,时而明净,以线条为主,时而蓊郁,以湿墨迭彩晕染,粗放与精工,收放自如,技法上真正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全卷结构,诚如一场百人乐团大规模演出的交响曲,雄壮与细腻,快速与舒缓交互迭出,色彩变化,有缤纷浓郁,也有清雅飘逸。而且天光水色,阴阳明灭,气象万千,可以说是极宇宙之大观于眼底,,如果不曾像大千那样游历名山大川的蓄积之厚,绝不可能作到如此胸罗天下的气魄。

  在技法上,大千先生既采用了传统山水画的泼墨、泼彩、用笔、点染、荫湿、流动、沈渍、干印等各项技法之运用,又融汇了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