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九章 誓让中华文化红遍全世界()
作者:十月无涯      更新:2024-09-20 21:53      字数:3153
  老头子看到李墨白搞回来十几幅画中藏画的字画,也是惊讶的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墨白,你这是打劫,一点也没有文化人风范。”

  老爷子想着李墨白可能是以低价拿下,却压根没有想到李墨白不但是搅混水摸鱼儿分文未花,还把事主送进了号子,若是知道一定会感叹自己的教育失败。

  当然,李墨白自是不会将具体经过告诉老头子,好东西到手就好了,好东西当然要有德者居之,李墨白丝毫没有觉着自己很缺德,反而觉着自己为古玩市场除了一害。

  “老爷子,文化人也要吃饭呐。”李墨白反倒是反击老头儿过于迂腐。

  “你个混小子,你天天吃鲍鱼燕窝也够了。”老头儿闻言有些哭笑不得,这是什么理论啊。

  “墨白,我说你小子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别人一辈子都搞不到的好东西,你却像是买大白菜一样。”王汝昌还没有离去,看到这些名画也是大为感慨。

  这些画的确是惊人,价值最高的莫过于五代荆浩的《渔父图》,渔父形象自从屈原《渔父》及《庄子》中的渔父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后,渔父成了清高孤洁、避世脱俗、啸傲江湖的智者、隐士的化身。魏晋时期,渔父多次出现于山水诗中,到唐宋时期渔父形成被固定下来,成了诗人、画家笔下的挚爱。

  而这幅渔父图又是荆浩所画,就更加价值连城,荆浩是五代最著名的画家,是中国山水画至关重要的人物之一,从他的山水画已经开始达到笔墨两得,皴染兼备,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一次大突破。他所作的全景式山水画更为丰富生动,其特点是在画幅的主要部位安排气势雄浑的主峰,在其他中景和近景部位则布置乔窠杂植,溪泉坡岸,并点缀村楼桥杓,间或穿插人物活动,使得一幅画境界雄阔,景物逼真和构图完整,因而被誉为‘开阔千里’。

  荆浩的这种全景式山水画,奠定了稍后由关仝、李成、范宽等人加以完成的全景山水画的格局,推动了山水画走向空前未有的全盛期。

  李墨白还是第一次搞到荆浩的作品,目前公认的是荆浩作品的只有故宫博物院的《匡庐图》,至于其他几幅,都存在较大的争议,而这幅渔父图更是前所未见,更是荆浩的代表作之一,后世很多画家都曾经临摹荆浩的渔父图,奉为典范。

  其次便是米芾的《拜石图》,要论公众知名度,米芾的知名度可是大多了,北宋四大书法家,更是为砚台写下了《砚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风流的人儿。遗憾的是米芾的画作真迹几乎没有,但是米芾仅靠一幅《珊瑚笔架图》已经足以傲视群雄。

  而这张《拜石图》就更有意思了,传说米芾非常酷爱奇石,在安徽无为做官的时候,无为城外有块奇石,当地百姓均认为不吉,而米芾却是将石头搬回家,沐浴更衣恭果参拜。结果这事儿传了出去,被人弹劾丢了官,米芾也不难过,反而乐呵呵地作了《拜石图》,可见米芾为人之豁达。

  如果画中所藏为真迹,那将是米芾唯一传世真迹,不得不说这画的价值连城。

  在这些画作中,还有一幅画不得不说,那就是‘元四家’之吴镇的《洞庭渔隐图》,同样是一幅渔父题材的画作,这也真实地反映了吴镇高洁的品质,一生从未入仕,也不和权贵阶层往来,即使权贵拿着钱来买画,吴镇也不会因为钱财而改变。入画的渔父多数都表现了渔父自在逍遥、甚至乐观的情怀。

  到现在李墨白有点相信这是某个知名藏家传下来的真迹,首先能装裱画中画的绝非普通人家,其次从这些画作的关系来看,吴镇和王蒙是好友,吴镇又是非常推崇荆浩,符合大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