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战场屡吃败仗正是用兵之时,只要找个人引见一下,当兵应该没什么问题。
想了想,杨鹤转头对张大哥笑道:“我刚才听他们都叫你张大哥,不知怎么称呼?是哪里人?”
张大哥忙道:“我叫张顺,是山西大同府怀仁县人。”
杨鹤奇道:“山西人怎么来辽东当兵?”
张顺苦笑道:“我们这些人原本是大同府的边军,萨尔浒一战,辽东军损失惨重,朝廷从各地抽兵,我们这些人就被调来辽东。”
说着张顺轻轻叹了口气:“我们刚来辽东的时候,原本有一百多个兄弟,现在死的就剩我们这十来个人了。”
杨鹤闻言叹息了一声,过了一会儿问道:“你家里都有什么人?”
张顺道:“家里有一位老娘,还有一个婆娘带着两个孩子。”
“家里有地么?”杨鹤接问道。
“只有几亩薄田,这两年收成不大好,缴完田赋,根本剩不下多少粮食,现在家里全指望我这点军饷过活儿。”张顺说道。
杨鹤默默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儿,杨鹤轻轻拍了拍张顺的肩头:“张大哥,我觉得你们总这样当逃兵是不行的,换成谁领兵,都不希望自己手下的兵当逃兵,你们这样早晚会被裁汰的。要是连军饷都没了,那时你怎么办?家里人怎么办?”
张顺叹了口气:“大哥,我跟你说实话,我们并不想当逃兵,我们也想斩几个建虏的首级换点儿赏银。可是跟着那些无能的将领,别说杀敌立功,上了战场能不能活下来都要看运气,你说这样的仗怎么打?总不能让我们白白送死吧。我要是死了,家里连最后的指望都没有了。”
杨鹤轻轻点了点头,接着问道:“你在军中是什么职务?我看这些人都听你的。”
“哪有什么职务,不过是个队长罢了,这些人都是我那个队里的兄弟。”张顺说道。
杨鹤想了想又道:“你这一队就这些人么?”
张顺叹了口气道:“本来是二十人,走散了几个,也不知这几个兄弟现在是生是死。”
杨鹤轻轻点了点头,盘算着要如何跟张顺说当兵之事。
见杨鹤再次沉默,张顺忽道:“大哥,还不知你怎么称呼?”
杨鹤笑了笑道:“我叫杨鹤,年纪没你大,你这声大哥可当不起。”
张顺忙道:“当得起,当得起,大哥一看就是有本事的人,刚才你打倒的那位兄弟我都打不过他,却被大哥一下子就打倒了。”
杨鹤闻言不由笑了起来,心道:“能打架的就叫本事大?本事大的人就能当大哥?那不成了混社会的小混混么?”
见杨鹤面露笑容,张顺接问道:“对了,大哥是哪里人?怎会流落至此?”
杨鹤听了心里苦笑一下,他现在最头疼的就是身份问题,可这个问题却是必须面对的,而且必须马上答复,不然就会引起张顺的怀疑。
杨鹤很清楚,张顺对他的态度如此恭敬,是因为张顺对他心存畏惧,实际上心里对他还存有诸多猜疑。他想让张顺帮他当兵,就得打消张顺的疑虑。
想了想,杨鹤道:“我是山东登州人(注:杨鹤原籍山东文登,知道文登以前叫登州),前年跟人来辽东置办山货,不想遇到了战乱,我们几人被建虏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