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制造枪械(2)
作者:燕西风      更新:2024-09-21 01:14      字数:3106
�闲暇还得去盐场那边看看,晚上还要读书写字,可以说。杨鹤每天的时间都排得满满的,根本就没有一点空暇。

  虽然研制武器主要是孙元化在做,但是制造武器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因为这时候制造武器全靠手工打造,包括制造枪管,都是手工钻孔。

  而制造枪械必须精细。部件稍有偏差,就会出现问题。

  虽然燧发枪的结构远比转轮火枪简单,但是有些部件也不是那么容易制造的。

  燧发枪的点火构造是,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

  这个结构里面有一个部件至关重要,那就是弹簧。

  弹簧必须有强度,而且要经久耐用,不然的话,弹簧没有弹力,那样撞击力度不够,打不着火,而要想有强度,就必须用钢,而且含碳量必须要适中,高了没有韧性,低了硬度不够。

  所以第一步就是炼钢,炼能制造弹簧的钢。

  在没有任何数据的情况下,要炼制弹簧钢只能一次次实验。

  这个过程是非常缓慢的,炼出的钢需要先锻打成钢丝,然后把钢丝缠绕成弹簧,然后再测试弹簧的硬度和韧度。

  用时一个多月,工匠们终于炼出可以制造弹簧的钢。

  弹簧解决了,然后就是打造枪。支的部件,比如说击锤,扳机,准星,照门等等。

  看到工匠们用手工锻打这些部件的时候,杨鹤默默思索起来。

  现在是摸索阶段,用手工锻打无所谓。可是等第一支枪造出来,并且检验合格以后就需要大批量制作了,那时怎能还用手工锻打?

  要知道枪。支的部件有很多,要是每个部件都要手工锻打,那得什么时候才能制造出一支枪?

  另外,用手工锻打,不可能保证工艺,规格完全相同。而枪。支的部件会有磨损,以后肯定需要更换部件,如果部件的规格不一样是不行的。

  所以,要大批量制造武器,所有的部件必须用模具压制才行。

  其实即使用模具压制,规格也会有出入,不过肯定比手工打造误差要小的多。

  而想用模具压制,就必须制造设备。哪怕是最简易的设备,也要比人工打造的规格标准。在现有的条件下,杨鹤也只能想办法制作最简易的设备。

  杨鹤对中国现代战争史是比较了解的,他知道,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就是使用最简易的设备制造枪炮。

  当时中国有一位兵工专家,这个人叫吴运铎。

  吴运铎利用井轱辘提水的原理(当时喝水都是井水,打水时,用井轱辘把水桶放进井里,桶里装满水以后,再摇动轱辘把水桶拉上来。),用木头做个支架,用轱辘吊起铁锤,进行冲压。

  虽然轱辘也需要人力摇动,但是摇动轱辘总比人工锻打要轻快,而且压制出来的部件也比人工制作的要标准。

  杨鹤就准备采用这个办法。

  令杨鹤欣慰的是,古人的聪明才智一点也不逊色于后人,杨鹤只是把思路说了一遍,这些工匠们便马上明白杨鹤说的是什么意思。

  一众工匠迅速动手,很快就把支架架了起来,然后按杨鹤所说,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