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 去处(2)
作者:低调椰子      更新:2024-09-21 01:55      字数:3274
��赵佶已经提起剑离开了马家。

  回到王府后,赵佶仍然沉浸在马大元夫妇那里得知的消息所带来的震撼中,只觉得原来许多智珠在握的事情都没了笃定的把握,许多先知一步的事情也都改换了模样。不过他心里倒没有多少彷徨不定,阴谋之所以有力量、能够收到奇效,那是因为出其不意。就算许多的因素都变化了,但终究有一些脉络是不会变化的。

  阴谋终究是下乘的,是没有底气的做法。比如那矢志复国的慕容博,如果真的有足够力量,精兵百万伐宋攻辽,又何须什么阴谋诡计?再精妙的阴谋,也脱不了见光死的命运。依靠阴谋想要达成某种目的,先天已经处在了弱势。

  所以,虽然局势变得扑朔迷离起来,赵佶其实并不是很担心。他所图谋的丐帮,只差一步就被紧紧捆在汴梁城了,只要丐帮人还要穿衣吃饭过活,这一层约束就牢不可破,不是什么江湖上阴谋诡计能够撼动的。

  唯一可虑的就是,赵佶不想失去乔峰这个朋友,而乔峰又确确实实存在一个很大的可被攻击的致命点。赵佶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假使乔峰的身世真的掩盖不住,真的又有那种要被诸多阴谋推向悲剧旧路的趋向,他也一定要改变一下这个脉络。诚然以乔峰的脾性而言,未必就肯托庇于赵佶羽翼之下苟全性命。不过赵佶也不是没有法子,索性直接以北冥神功抽干乔峰的内力,也要让他平平稳稳度过余生。

  不过这也是没有法子的法子,是要事态坏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才准备的一个选择。赵佶也只是这样恶意一想,毕竟对乔峰而言,这样将他软禁一生,只怕比杀了他还要难受。不过这种想法却让赵佶多了几分底气,不再畏惧那正在酝酿或许即将要生的阴谋。

  想通这一节后,赵佶对此也不再耿耿于怀,往后几天里心情都比较轻松,甚至参加了一次蔡京出面邀请的文臣聚会。官家如今身体好转,正准备要在西疆大展宏图伟业,心情也不再像年初那样敏感,赵佶也犯不着每天蹲在府里为难自己。哪怕表现得再淡泊,那个位子他终究势在必得,若真掩饰的太过火让人信以为真,只怕真就这么成真了。

  蔡京是赵佶心目中日后必将大用的人选,所以保持一个合理的联系,对赵佶而言是没有多少坏处的。

  与大理国成功的一番互动,给了朝堂上新党相公们以极大鼓舞,在面对边疆问题上也就有了更多的想法。赵佶并不担心大宋会因此进入一个穷兵黩武的状态,文弱百年,这种风格可不是一朝就能改弦易辙的。不过令赵佶颇感意外的是,他这一次跟着使团公费旅游一趟,反倒收获了不少的赞誉,乃至于渐渐有了“贤王”的称呼。

  对此,赵佶也是颇感无奈。贤王再贤,比之昏君终究是差了一步。况且官家年富力强,不只对朝局励精图治,对于造人事业那也是干劲十足,乃至于宫中许多生有宜男之相的妃嫔都颇得宠幸。这种氛围下,赵佶这贤王之称,便显得尴尬起来。

  对此,赵佶也没有太好的法子,左右嘴长在别人身上,他却管不住,颇享受到几分被捧杀的煎熬滋味。这种情况,若再一改以往自己的态度,以浪荡之态自污,非但不会有效果,只怕还会适得其反,给人以反复无常的印象。

  不过,有一次进宫时在路上遇到蔡京,他随口的一句话却给了赵佶提醒:“王爷崇心慕道,可惜在这汴梁城里红尘繁华牵绊,只恐大道难期啊。”

  赵佶仔细咂摸这话,确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自己留在汴梁城里,委实没有什么趣味可言。他仔细思忖了一段时间,终于做了决定,不在汴梁城待着,进山修道观去。这意向流露出来,竟真得到官家的准许,且还比较热切的跟赵佶讨论一番要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