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清宫中(上)()
作者:
大江入海 更新:2024-09-21 17:33 字数:3616
其实真要是起来,《三侠五义》才是武侠的开山鼻祖。至于以后的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以至于再后面的梁羽生、金庸、古龙等人无不是深深受到《三侠五义》的影响。
至于有人金庸在武侠中第一个提出什么“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思想,那纯粹是美化金庸之言,建议他们先看一看《三侠五义》再。
《三侠五义》中的几个主角,那一个侠士做的不是于国有利,于民分忧之事?
五义归顺开封府,帮助包公审案,暗中不知道出了多少力,费了多少心血,才有包公审案如神的名声!
而白玉堂为了帮颜查散查案,夜闯冲霄楼,身陷铜网阵,把命都给丢了!
这才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三侠五义中的几个人物,只有白玉堂最合李飞阳胃口。
此人英俊潇洒**倜傥,杀伐果断,仗义疏财。在他身上有一股勃勃的英气,与展昭几人的老成稳重,有着极大的不同。除了有狂妄冲动之外,此人真可谓江湖好汉,绿林豪侠!
可惜在这部故事中死的早,令人扼腕叹息。
相比于《三侠五义》,金庸的大多数是以儿女情长之事为主线,将时代背景慢慢的交代出来,两者的不同,只是金庸书中多了些侠骨柔情,文笔倒是细腻多了,但还是有评书故事的影子在里面。
所以真要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得从老的剑侠评书起才是。
在台下喝茶听书之人不断的喝彩声中,一个道士从茶馆门口走了进来。
此人身穿灰色道袍,鼻若悬胆,面如冠玉,留着常常的胡须。光头无冠,挽着道髻,腰系丝绦,打着绑腿,背后竟然还背着一把拂尘,看来是一位走江湖的游方道士。
看到这位道人的穿着打扮,李飞就眉头一皱。这种打扮出家人一般都是真正信徒,四处游走,传道救人,是很纯粹的宗教人士,像他们这种人一般都是信仰虔诚之辈,容不得半对自己信仰不利的东西。
而且看此人行走之间,龙行虎步,极有气势,双脚落地之时却是尘不惊,分明有一身上好的功夫。
此人不顾周围人的指指,径直走到正在书的王智方面前,将拂尘搭在一边手臂上,单掌竖起,低头行礼:“无上太乙天尊在上,王居士,贫道有礼了!”
王智方急忙停讲,低头还礼:“前辈有什么教导?”
道士笑道:“还是昨日之事,不知道王居士考虑的如何?”
王智方道:“这评书是我老师传授给我的,若是想有所改动,还得家师头才行!”
道人不悦道:“昨日的好好的,既然要你老师头,那么今天就让他前来,好让贫道和他商议此事,今天怎么不见你的老师在台前等候?”
这道人话有拽文,让人听着有好笑。但是口气却是大的很,给人一种颐指气使,俯看众生的感觉。似乎他要想跟人谈话,已经给了别人很大面子,倨傲非常。
听他的语气,既然他要跟王智方的老师商谈,那么王智方的老师就必须再此恭候才是,听得谢夫之和刘璐直撇嘴。
台下听书的人见到莫名其妙的走来一个道人,缠着王智方不放,都有来气,他们听书听的好好的,现在突然被人打岔,而且看这个情形,这个道人好像还是找王智方麻烦的,这下子可就不客气了。
有人叫道:“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