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第247章 【查证】(3)
作者:
楚图南 更新:2024-09-21 19:13 字数:3713
/>
郭小洲笑了笑,“邓书记看过我的履历,我来陈塔前在周康挂职,准确的说在太和棉纺厂挂职。”
邓怀东“嗯”道:“太和集团,最近好像很火,报纸上隔三差五都是太和集团的宣传。”
“是的,我有个打算,让太和集团整体租赁咱们镇上的三家小棉纺厂。”说到这里,郭小洲停下来观察邓怀东的反应。
邓怀东微微一怔,“太和是大集团,也许有你的关系,他们愿意联营或者租赁,但和我们目前租赁承包没有什么两样啊?”
“看似一样,实际上有很大的区别。”郭小洲说:“镇上几家棉纺厂现在的情况您也清楚,两家濒临倒闭,订单严重不足;另一家靠给县棉纺厂代工贴牌生产,赚取辛苦费。这导致几大问题。一是职工工资不稳定,难保一方平安;二是私人老板承包,都抱着赚一笔就走的心态,对安全生产投入不够,技术改进不积极,机器磨损几年后,厂长基本等于废掉了;三,待遇不高,职工也没有积极性,离职率高居不下。这些问题放在现在,也许还能勉强熬一熬,但两三年之后呢?”
邓怀东眯起眼睛,“换太和来有什么优势?”
“投入技术改造,强化安全生产程序,高薪水和稳定的资金发放,还能培养我们本地的高素质棉纺人才,从管理到生产第一线。”郭小洲说:“最重要的是,以后不会再出现动辄工资发放不出来,工厂停产,职工闹事等情况。”
“的确有优势……”邓怀东还是没有表态,他当镇长书记十来年,深谙官场三味,当下级提出建议,上级马上执行,那这个上级还算上级么?就是同意,也得让对方产生感激。他笑着问:“太和能不能把这三个长干脆兼并了?”
郭小洲明白,邓怀东急于甩包袱,想把这三个厂卖给太和集团,镇上不仅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麻烦,而且还能回笼一大笔资金。镇财政有了钱,才能谈发展。
但他却不愿意甩包袱。今天的包袱,没准就是明天的金矿。
当然,他不能过于直接否定邓怀东的建议,只能换一种说辞,他摇头道:“太和集团未必愿意兼并。主要原因您知道的,交通问题不利于长期发展,另外,即使要兼并,现在也不是最好的时机。”
诱饵抛出来,邓怀东果然上钩,“什么时候才是好时机?”
郭小洲不慌不忙说:“当然是咱们的三个厂上了新的台阶,管理能力,生产能力,产品质量都达到了太和品牌的水准,咱们才能卖个好价钱。现在,没有议价能力。”
这段话的确打动了邓怀东,他严肃道:“你打算怎么操作?”
郭小洲说:“我已经和太和集团的领导协商过,他们集团今天已经开会通过。明天一批技改人员将先期进驻陈塔三个厂,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研究。考察结束后,他们会有个技改考察综合报告,镇里和太和集团两方面同意后,太和的董事长将亲自来陈塔签约。”
邓怀东“哦”了一声,没有答话。郭小洲这哪里是汇报,完全是先斩后奏,明天太和的人要来了,他今天晚上才来“汇报”,这对于邓怀东来说,工作上能接受,但心里很难接受。
郭小洲明白他在想什么,但他不打算一味的迁就,偶尔给邓怀东点压力和刺激,也是官场生态链平衡的一种手段。
他继续说:“我有个初步考量,打算让三厂合一,组成一个中型棉纺厂,这样可以节约人力资源,也便于管理。以前的小而散的松散型小企业现在缺乏竞争力。只有壮大到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