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第364章 【反扑与围剿】(2)
作者:
楚图南 更新:2024-09-21 19:15 字数:3010
也无法给出答案。
剩下的调查和斡旋工作需要郭小洲自己去完成。
这三个人中间,最值得怀疑的人选是刘以外。此人的年龄是所有专家评审团中最年轻的,今年才四十一岁。
有句老话,人就怕年轻,年轻意味着野心,意味着欲望,意味着向上的空间。而很多专家组专家大多处于年过花甲的半退休状态,心态已经趋于淡定,知道舍弃、明白忍让、看淡得失、懂得如何安定自己的心、安定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
最关键的是,刘以外的妻子是任重老家的一个远亲,都姓任。
不要说任家目前的地位,就是普通亲戚,在裙带关系历史源远流长的华夏,只要任重打个招呼,刘以外哪怕不下黑手,只是在评审过程中“认真”地挑三拣四,也能阻止工程的进程。
这样大型的国家级工程,涵盖的评审范围之广,牵扯的学科和人文历史,土地河流交通环境等等方面,要想挑毛病太容易了。许多不影响工程的小毛病若被专家放大,就会形成致命的打击。
如果十二名专家中有一人强烈反对,那么这个项目申请报告会被要求打回整改,直到计划得到专家的首肯。这样一来,就无形中拖萎了工程计划和进度,而且项目方还不能有任何意见。因为专家本着为工程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你能说什么?说他们太过认真?
专家们根本不用动什么歪点子,也无需承担任何责任,只是走正常的程序,就可以把工程活活拖死。拖到西海省政府等不及,任重再放出一个消息——只要让郭小洲靠边站,大桥工程会顺利上马。
翻开刘以外的履历,很是耀眼。在他主持科研工作和施工技术工作期间,华铁四局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6项;获詹天佑奖5项;获国家级工法9项,获专利30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他先后被评为“华夏铁路工程总公司青年科技拔尖人才”、“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这样的人怎么去打动他,还要让他“背叛”任重。无疑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所用方法无非是金钱、利益、人情三类。贿赂,别说郭小洲不敢也不会,就是他敢送,刘以外也不会收。利益?他能给刘以外输送什么利益?他能给的,任重能给出十倍甚至更多。人情,有什么人情比得上亲情和枕头风?
郭小洲知道自己遭遇真正的困局了。
他接下来翻阅另外两名专家的资料。
专家评审组组长,京都大学建筑系的华和同教授可以说是这次公关的重中之重,他的意见往往能影响甚至左右其它专家。
华和同,中国现代桥梁史上无法抹去的一道身影。他早年以优异成绩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后,接着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留在母校。然而,没等他的屁股坐热,就被省交通厅抽调到一个大型桥梁施工的工地上,开始从事纯体力活的桥工段综合作业。后来逐渐走上技术管理工作。在这个大桥施工的技术性上提出了关键的技术革新,从而名声大噪,一发不可收拾。
接下来,他先后参与了十余座大桥的指挥建设,彻底奠定了他在桥梁界的地位。
年约六旬后,他再度返回教育岗位,担任京都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费日娜之所以把他列入怀疑对象,是因为从来和任重或者任家的人不搭边的华和同教授,最近一个星期忽然来往密切起来。任重明里暗里和华和同见了三次面,每次见面时间都超过了半小时。
这意味着任重在做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