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南烨仗义再兴兵(4)(3)
作者:
三卷天书 更新:2024-09-21 22:32 字数:3117
�在此汉祀将终之时,国师是否会一如以往兴师讨逆?若国师出兵,君等是否愿从,同为大义而战?”
张飞看这篇文章以疑问结尾,不由疑惑道:“国师这是何意?究竟发不发兵?”
关羽道:“三弟何必多此一问。文中从头至尾称曹丕为篡逆之贼,赞伏完、祖弼之忠义。虽以问句结尾,实则激励军民一心讨贼。”
刘备闻言道:“云长所言是也!军师以为我等该当如何?”
诸葛亮自从看完这篇文章便沉默不语。这些年交州的报纸他是一份也没落下,每看完一份便对南烨的才华惊叹不已。诸葛亮能自比管仲乐毅也是极为高傲之人,轻易不会服人。可是对于南烨他却不得不服。不论是南烨诗文中表现出的才华,还是南烨通过报纸宣传公布的各种政令,都让诸葛亮感到震惊。光是南烨通过报纸造势的手段,就让诸葛亮真心佩服。
熟悉南烨宣传手法的诸葛亮一眼便看出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战前动员令,可让军民同仇敌忾,一心伐曹。别以为古人不懂的舆论宣传的重要性,在孙子兵法五事中便提到:天、地、道、将、法。天是指天时,地是指地利,将是指将领,法是指军法,而这道便是指道义。只有出师有名,让民众相信自己是正义的一方,才能军民一心,士气高昂。这一点没人能比南烨做的更好。
让诸葛亮感到奇怪的是,在这篇文章中并没有宣称刘协已死,更没有一点为南烨登基造势的意思。这让诸葛亮百思不得其解,莫非天下还真有不愿做皇帝的诸侯?还是说南烨真的心向汉室?
刘备很少遇到诸葛亮在议事的时候愣神,不由又问了一句:“孔明先生可是有何疑难之处?”
诸葛亮听刘备点名,这才将心中疑团放在一边,回过神道:“国师出兵之事再无疑虑。报纸中又明言先帝未亡。主公切不可此时继位登基,当遣使与国师共议出兵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