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南烨仗义再兴兵(18(2)
作者:
三卷天书 更新:2024-09-21 22:33 字数:3100
城东的刘备和城西的孙权可就没有南烨这么好运了,他们麾下的将士可没学习过如何应对霹雳车,当时就被砸晕了。就连刘备和孙权也吓傻了,完全不知该如何应对,这就使他们没有果断的下达撤军命令。
士卒得不到命令就不能撤,因为后退意味着临阵脱逃,按军法当斩。一部分士卒选择了躲在冲车、云梯之后继续前进,另一部分则干脆发起了冲锋。
霹雳车的威力显然不是冲车、云梯可以阻挡的。于是那些躲在攻城器械后的士卒不是被巨石砸中,就是被散架的攻城器械砸倒,结果伤亡更重。
那些选择冲锋的士卒倒是很快冲过了那片红土地带,规避了霹雳车的轰击,不过却进入了城上gong弩的射程范围。一片箭雨射下,慌乱冲锋防护不当的士卒倒了一半。剩下的半数倒是举盾防御住了第一波箭雨,可是却发现自己进退两难。前方是高大的城墙,后方是乱飞的巨石,假如原地不动,等待他们的只有一片片箭雨。
诸葛亮观察了霹雳车的两轮进攻,便发现了礌石落点在地上的红土线附近。于是他趁着霹雳车投石的间隔下令收兵,这才将进退不得的士卒救了回来。孙权、鲁肃比诸葛亮慢了一拍才发现霹雳车的规律,结果就是东吴兵马比刘备兵马损失还大。
战前南烨、刘备、孙权虽都打着佯攻的主意,不过他们觉得至少也要让攻城兵器接近城墙,才算得上佯攻的标准。谁也没想到他们的攻城器械在一箭地之外就被城上的霹雳车砸烂了。如此一来他们谁也不用假装,直接败退下来。
战后三家将帅又都聚在南烨帐中商议对策。孙权的战绩再次垫底,这让他实在有些抬不起头来,不由埋怨道:“我听闻李儒守城之物名为霹雳车,是曹操、袁绍官渡大战时国师所造,不知是也不是。”
南烨当然听出了孙权的不满,不过这事儿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便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只是当初未想到今日之败。”
孙权见南烨承认更加来气道:“国师未卜先知,岂能不知今日之事?”
南烨可以容忍孙权有情绪,可是却不能容忍他一再找茬挑衅,于是冷哼一声道:“我若未卜先知,当初在虎牢关便不救孙文台,也免得你在此嚣张。”
孙权闻言面色通红,孙坚、孙策死前都说南烨对孙家有恩,可是孙权却没放在心上,为了东吴利益没少算计南烨,确实有些恩将仇报的意思。
鲁肃见南烨发怒,孙权尴尬,便打圆场道:“国师勿怪!我主之意非是责怪国师。而是以为国师能造此奇物定有破解之法,还请国师不吝赐教。”
南烨懒得和孙权生气,他知道孙权与孙坚、孙策就不是一类人。孙坚、孙策的性格更像是将帅,而孙权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南烨从来就没指望孙权能对自己感恩戴德,当初救孙坚也是因为与孙坚义气相投而已。听鲁肃一打圆场,南烨便道:“要破霹雳车不用他法,我等也造霹雳车便是。”
诸葛亮与黄承彦为友,对各种器械也很精通,便疑惑道:“曹军占有地利居高临下,便是同造霹雳车恐怕石弹也难飞上城去。”
刘备也明白诸葛亮所说的道理,在霹雳车射程相同的情况下,自然是地势高的一方更有优势。若用同样的霹雳车放在红土带上往城中投石,恐怕根本打不到城墙。于是刘备提议道:“我等不妨先筑土山,而后造霹雳车攻城。”
南烨闻言笑道:“何必如此麻烦,我等只需造更大的霹雳车,射程便可更远。城头之地毕竟有限,李儒再想造更大的霹雳车也无处可放。”
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