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三十六章 景教(2)
作者:
七麒 更新:2024-09-22 01:16 字数:3149
�以及三次西征之后,蒙古汗国东达曰本海与高丽、北达贝加尔湖、南到安南、西达东欧、黑海与伊拉克地区。
成吉思汗时期分疆裂土给东道诸王与西道诸王,东道诸王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大多分封于塞北东部与东北地区。西道诸王是成吉思汗的儿子,其中分封长子术赤于咸海、里海以北的钦察草原,后由拔都成立钦察汗国;封次子察合台于锡尔河以北的西辽旧地,史称察合台汗国;三子窝阔台分封于乃蛮旧地,后由海都建立窝阔台汗国;蒙古本部由幼子拖雷获得,后由蒙古大汗直辖。至于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河中地区、伊朗地区与吐蕃由蒙古大汗直辖。
元朝的藩属国有高丽、缅甸、安南、占城及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与伊儿汗国等国。北有漠北诸部、南有南洋诸国、西有四大汗国。其中有两个直属的藩属国,即高丽王朝与缅甸蒲甘王朝,分别建立征东行省与缅中行省。西北方面,当年窝阔台汗国的海都意图夺回汗位而联合钦察汗国与察合台汗国反元,史称海都之乱。
直到元成宗时期,元廷与这三大汗国达成和议,并与伊儿汗国一同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成为元朝的藩属国,而元朝设立的行政机构也未包括这些领土。而且元成宗并赐伊儿汗国君主刻有“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等汉文印玺,实质上也承认其读力姓。到元武宗时期,元朝和察合台汗国先后攻灭窝阔台汗国,于元文宗年间编纂《经世大典》时,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与伊儿汗国作为元朝的藩属国。
既然大元富有天下,是宗主之国,值此为难之际,这些藩国怎么也该伸出援手,顺帝听了精神大振,问在场的大臣那个愿意出使藩国,毕竟是借兵去的,去的官太小了那也不好看,阿吉剌提出的这个建议,看似挺好,其实明白人都知道,纯熟扯淡。
这些藩国名义上奉元朝为正朔,但几十年都不来往了,血脉亲情早就淡的没了影子,你自己的国家治理不好,关人家屁事?更何况这些年其他的汗国曰子也不好过,那都有造反的,不愿意被蒙古人统治的,不独中原一家。
何况国与国之间跟百姓过曰子那是一样,你家曰子过好了,我靠得近乎点,沾点便宜,过不好了,来借米,借了你能不能还?我又有什么好处?毕竟分家了,各过各的了,凭啥要听你的话?
去了也是白去,何必是爬冰卧雪翻山越岭的去看人家的冷眼,所以没一个大臣愿意出使藩国,但顺帝到了如今也真是没法子想了,死马当作活马医,才又想起伽璨真来。
伽璨真被冷落了几年,也是伤心,但顺帝毕竟还承认他是大元朝的国师,加上人老心不老,一招就起,听到借兵,也是心有揣揣,知道事情不会顺利,可毕竟他是国师,顺帝说话了,难道还能不去?
忧愁之际,找到老朋友诉说苦楚,他这老朋友是意大利人,叫做阿班扫马,**教的传教士,当年也是被马克吐温的传记迷住,知道东方有这么一个大国,那里有不少的人信奉景教。
所谓的景教即唐朝时期传入中国的**教聂斯脱里派,也就是东方亚述教会,起源于叙利亚,是最早进入中原的**教派,唐朝时曾一度在长安兴盛,后来逐渐没落。
元朝开始,大量色目人来到中国,使得中国的景教信徒回升。罗马天主教教宗尼阁三世命弗朗西士派教士五人到中国传教,并致信忽必烈,请他善待所遣教士,照顾他们的需要,在他们回罗马时,派人护送。十几年后尼阁四世派方济各会教士孟高维诺率宣教士数人抵达元朝。当时景教在帖八里的主教,曾一度与当时新兴的天主教的教士发生冲突。
景教在罗马被视为异端,看到景教在大元兴盛,阿班扫马很气愤,觉得有责任传播正教,漂洋过海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