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p;宁清却忙着先将那些绸缎搬到了炕里面,这时也站在宁婉身边向三老太太问道:“你们什么时候还我家三石粮食?”两个女儿将于氏护在后面,一同对着三老太太,气势也不小。
三老太太再没想到大房会变得如此厉害,眼珠一转,掉下泪来,“你们家连亲戚长辈都不认了?怎么就这样冷血?”
宁婉就冷笑道:“你再大点声哭,我把村子里的人都喊回来,当着大家的面把话说明白,看看谁连亲戚都不认了,又十分冷血!”
三老太太哪里有脸把过去的事情说出来,立即收了泪拉起拴儿走了。宁清便在后面啐了一口道:“不还我们家粮食就不要再来大房!”
宁婉见三老太太头也没回地走了,也冷哼了一声,“看来又能消停一阵子了。”
正说着,宁梁自地里回来了,“听说家里来了人?怎么又走了?”
大家便七嘴八舌地将事情经过说了,于氏就若笑着叹道:“可能见了我们家的房子太旧太破了,不愿意进门吧。”客人到了家门不进,她做为女主人,心里并不大好受。
宁婉就笑着劝娘,“我看那位夫人倒不是那样的人,恐怕也是有苦衷的。更何况他们若是留下了,我们家也张罗不出什么好饭菜,他们走了反倒是两便。”
宁清眼下却处处帮着宁婉了,也道:“不吃就不吃吧,我们家还省了好些白面、鸡蛋呢。”
宁梁看了那绸缎和点心,也是叹,“这要花多少银子!”又道:“不管怎么样,没留着客人吃一顿饭总是失礼的。”
宁婉就笑道:“我把刚采的槐花给他们做回礼了。”
“送槐花?”于氏就笑,“你怎么想出来的呢?那不过是到处都有东西。”
“可是也许他们那里就没有呢。”宁婉想了一想,好像虎台县郊真没有槐树。不过,她也不能确定卢二少爷会不会将那些槐花带回家里做了馒头吃,他看起来真不是能把槐花做了馒头吃的人,也许走出三家村后他就把篮子扔掉了呢。
但是那已经不关自己的事了。
卢氏母子到了三家村便立即离开,就有如一道旋风一般,转眼便过去了。
可是宁家人又不免议论了半晌,洗净了手才将那绸缎打开细细看过,再开了一匣子点心每样都尝了尝,再三慨叹,“真都是好东西!”
于氏便要将点心收起来,“这么好看的窝窝,我都舍不得吃了。”
宁婉听了就哈哈笑了起来,带得宁梁和宁清也笑个不停,宁清又笑着说:“娘,这叫点心。再者这东西不能留太长时间,会坏的。”
“我也知道叫点心,只是一时说顺了嘴,”于氏也笑,便将点心匣子再次打开,“那就都再吃几块吧。”
宁梁便道:“也该到饭时了,家里还没做饭吧?”
于氏母女三人这才面面相觑道:“一顿忙乱,竟将做饭的事情都忘记了。”
宁清便笑道:“我去做吧。”说着赶紧去了灶间。
于氏便问丈夫,“你回来时怎么没有将大哥请来?”
原本春天刚到,宁大伯不待先将自己家的田翻了,却带着儿子先帮宁梁翻地。
在三家村,人们也时常相互帮工,或是用工还,或是以钱粮相抵,宁大伯的意思很明显,他要想尽办法将二老爷子欠的帐及早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