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晋之故事下克上(2)
作者:几字微言      更新:2024-09-22 09:53      字数:3366
��钦佩的。

  从战国到秦朝,楼烦县实际上动荡极少。县长甚至就由楼烦部族长老担任!而且,由于楼烦人善骑射甚精锐,无论是赵国还是秦朝、甚至后面的汉代都有楼烦骑军。在楚汉对峙的时候,有楚将对战汉军楼烦骑,结果“三合,楼烦辄射杀之”。三个回合,楚将就被楼烦骑射杀了。楼烦骑,可谓精锐。

  故此,楼烦县虽说秦土,实际上政治、军事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在雁门郡兵中除去三千余作乱的,其余三千散乱在边关之中。其中至少有一千五是楼烦骑。

  再是由于前文之中提到的,秦朝对待少数民族的关系,处理起来,可以用简单粗暴来说。自然,对于秦庭,楼烦人是抱有警惕的。一方面,楼烦人试图融入这个强大的王朝。同时,对秦庭的动作,也极其小心警惕。

  敏感的楼烦人让扶苏很头疼,却不得不对付。

  在接受四大豪族叛乱后的战争红利时,扶苏同时也要解决一大堆麻烦。战争红利有很多,显性的就有钱财、田赋、户口、官职。隐性的则是各种不计数的影响波动。

  同时,扶苏为了享受田赋红利,就不得不理顺一系列的基层关系。将整个雁门的军政机构,从上到下掌握到手中。同时,为了缓解豪族时期混乱的劣行循环,改善民生,展军力。扶苏都不得不应付繁复的财政工作,对付奸猾的小吏,罢黜改换基层主官,引进新鲜血液。

  同时,为了处理下阶段夏税的税赋改革工作。应对上层压力,解决下层矛盾。扶苏都要用心细致地处理政务。这其中,大头的大头就是吏治和基层掌控力。

  何谓基层?就是十二县上扶苏的掌握力度!

  而这十二县,最大的障碍:四大豪族早就灰飞烟灭了。剩下的种子,都是前期投靠扶苏才得以保存的。想必,在五十年内,没有哪个豪族敢于冒头对抗秦庭政府。至少,五十年内雁门不会再有。

  可剩下的阻碍并非没有,扶苏可以轻而易举地摘取了:平城、武州的县长。却在对付楼烦县县长时陷入了僵局。这个僵局的原因很多,扶苏的突击让双方事实上都没有准备。

  扶苏痛心与秦朝混乱的外交,可也头疼与楼烦的不合作。扶苏决心改变秦朝简单粗暴的外交,同时也觊觎这精锐的楼烦骑。为此,反倒是自缚双手,不得不行文弃武。

  可楼烦就是一面旗帜,一面扶苏对下掌握能力检验的旗帜。扶苏就算能够收拾了其余十一县,可楼烦县的事情要是处理不好。一个不小心,实际上就能让扶苏这段时间所有工作都大打折扣。

  楼烦是十二县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县。没有之一,就是善无也不及。居于边疆的楼烦县面积极大,户口颇盛,约有万户之多,可以轻易凑出三千骑军。

  对付这个几乎国中国的大县,扶苏若是继续强硬说不好还真会将秦朝对外关系弄个更加僵硬。可要软化下来,不说扶苏前面是不是有点打脸,就是猝然之间改弦更张,楼烦人也不事先加上一份怀疑。

  虽说前些日子再三思量,可真到了要决断的时候,扶苏依旧还是有些艰难。在坐之人,监察御史何辜、郡丞庞录以及善无县杨观以下十人都是注释着扶苏的反应。

  对于楼烦人这北狄的不识抬举,没人会心中喜欢。可今日,大家便对楼烦人凭空多了几分好感了。除去被点名撞枪口的两个县长,余下的哪一个心中不是虚?只怕摘帽子事小,砍头都能有了!

  自然,每一个人都是心中怀着一份准备拼死反击的心思。而这个心思的最后决断,就在这个区区不跟他们有多